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56|回复: 14

电影南京坦克手牺牲那幕真震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5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片开始有一段非常精 的战斗场面,一群中国士兵(包括当时的中国警察)伏击了一队日军。伏击战以一辆被日军击毁的中国军队坦克的突然射击开始…… 随后战车被击中着火后坦克手跳出战车后,从制服和武装带可以看出这至少是名下级军官,根据当时历史情况,应该是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25岁左右的年轻中尉,浑身多处受伤冒着青烟,踉踉跄跄往前奔走,一枪,再坐起来,又一枪~~~~~~~虽然始终没有给一个正面形象,但几乎是全片中最让我震撼的英雄定格!
  给我带来的震撼几乎和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桥头堡争夺战中肉搏的场面一样。两个人经过一番搏斗,最终德军将军刀缓缓插入了美军的心脏,临死时却也英语喊到了stop,德军则是向哄孩子一样说唏嘘唏嘘~~~美军的当时求饶!但并不可耻,并不所谓不忠,谁不想活着呀?

[ [  [   3 67  [/   6] =       时时p     p    =  p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导演陆川讲,片中的每个情节都能找到历史原型,本人好奇之下仔细研究了坦克伏击战这个细节,果然有真实战例存在。
以下来自国军名将杜聿明的回忆,应当有非常高的可信度:
留下德国战车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上海抗日阵地全线崩溃后,我军仅有的机械化部队——陆军装甲兵团,共有战车、搜索车、战车防御炮三个营,也奉令向湖南湘潭撤退;同时,这三个营在上海参战的一部,已经撤回南京。当时决定搜索营、战防炮营沿京(南京)赣(南昌)公路撤退,战车营搭上火车向长沙输送。但是由于蒋介石对于这一战略退事先毫无计划,沿公路走的车辆没有油料,沿铁路走的战车没有平车装载,这些部队一直就在南京方山营房待命。等到敌人迫近时,才弄一点油料,将汽车开走;战车则是将客车篷车拆毁后才装上车的。
在待命期间,有一天(大概是十一月二十日左右)晚上十点钟前后,何应钦忽然找我去说:“现在决定唐生智守南京,委员长(指蒋介石)要将德国战车全部留在南京抗战。”我说:“德国战车虽然是我们现在最好的战车,可是有枪无炮,威力不大;而且为数只有十五两,在南京河流错综的江湖地带作战,性能也不适宜。不如留下英国的水陆两用战车和炮战车,有枪有炮,又可以水陆两用,适宜于南京附近作战。必要时还可以横渡长江,开往江北。”何说:“你不要想撤退江北,委员长说要死守南京,应照命令将德国战车留下。”我见这种情况,不敢再说,但心中总是百思莫解,为什么蒋介石、何应钦都不根据战车的性能使用,而一定要留德国战车在南京抗战呢?
被断送的战车连
陆军装甲兵团自十二月四日开出最后一批车辆撤离南京后,即与留在南京抗战的第一连失去联系。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陷,我想这一连战车一定全被消灭。但是战车是如何使用又如何被消灭的,一点情况也不了解。直到二十日以后,才有该连自南京陆续逃回来的官兵报告经过。原来自战车连向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报道后,对于如何配合步兵作战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等到十二月五日,忽然奉到长官部的命令开往汤山附近协同某军(恩我记不清是哪一军)作战。该连当日到达汤山附近即遭到敌机的俯冲轰炸,次日清晨参加战斗,以后数日继续在京(南京)汤(汤山)公路及光(光华门)方(方山)公路一带先后配合好几个部队与日军作战。在方山附近战斗中,战车三辆被日军击毁,遗弃在公路上,十二月十二日,中华门阵地被日军突破,守军溃退,战车无人指挥,找卫戍司令长官部也无人负责。战车连长见上自卫戍长官部下至各军师情况均极混乱,即自动撤到下关,准备找船舶渡江。到下关后,见仅有几艘小火轮皆被第三十 师控制(据宋希濂讲实际上是被卫戍司令长官部控制),只找到四只木拖船将战车装上,又向第三十 师的一个营长借到一只小货轮;正在拖着木船过江之际,突然又有一只小火轮追来,不准这只小火轮运送战车渡江。双方经过激烈争执,因小火轮上第三十 师的官兵较多,强迫将绳索砍断。载运战车的木船既无舵又无桨,不能掌握方向,只有听任江水冲击,顺流而下。有的木船在沙滩上搁浅,有的一直冲到江阴附近,官兵才只身脱险逃回。这一连战车就是这样毫无意义地断送了。
两个真正的英雄
保卫南京战役,虽然战前既无准备,战时又无攻守进退的全盘计划,以致全军覆没,丧失了抗日部队的元气。可是其间也有一些中国人民的应用儿子,激于爱国义愤,作出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如上述被击毁的三辆战车中,一辆战车中的两个战士中的一个(记不起姓名)逃回后,很气氛地对我说,当他的战车被敌人打坏时,排长怕死不支援救护他的战车就往后跑。他俩看到敌人的轻快部队已跟踪追来,想到继续在坏车上打必被敌人活捉,下车逃命又感到耻辱,就“决心与战车共存亡,埋伏在战车内,相机打击敌人”。果然敌人第一线部队来清扫战场,搜查战车,冒然直驱直入,向南京前进。这两个战士一直隐藏到下午四时前后,看见敌人又有一大队步兵来到,两人计议这是狙击敌人的最好机会。他妈的,老子一个换你几十个!”他俩轻轻地将机关枪从战车转塔前后两端伸出,突然袭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滚滚倒地的有几十人。可是敌人也非常顽强,立刻散开,前铺后拥地向战车攻击。但好几次皆未得逞,因这一大队敌人仅有步兵武器,没有平射炮和山野炮,无法击毁战车。就这样地战斗到黄昏以后,敌人仍无办法。这时两个战事商定,丢掉战车乘夜撤退。他俩离开战车不远,敌人突然以机枪迫极炮轰击,他的占有不幸牺牲了,他自己脱离敌人逃回。
当这个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湘潭向我报告以上的情况时,我只在口头上称赞了他的英勇杀敌行为。一直到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日军为截断我西南通海防的交通线,由钦州防城登陆,深入南京,十二月三十日我军在昆仑歼灭敌人中村正雄所部将近一个旅团之后,在虏获的文件《 风万里》这本小册子内,发现日军叙述到南京战役的经验教训时,也谈到这一辆战车的埋伏狙击,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这时我才知道这两个战士才是真正的勇士。我急忙再找出这个战士时,才知道他已在昆仑关战役中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牺牲了。这两个英勇的战士,实在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地与日军单独作战,创造出当时预想不到的奇迹。他们真是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好儿子!
杜聿明:作者当时系装甲兵团司令

[ [  [  www.766508  [/   6] =  ]冠]现] ] :   ] . 1088  ]   =  _ ]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城下的中日坦克
“国军”坦克和日军轻装甲车系出同门
  南京大屠杀相关的报道中,经常出现一张日军装甲兵围攻南京的照片。
当时,藤田、井上和宫川3个战车队约50辆日军94式轻装甲车攻击南京,并参与了大屠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守城部队也有一支“高科技”德制坦克部队。上述日军94式与防守南京的“国军”德制I号坦克系出同门。由于中国的史学研究多不涉及武器史,抗战初期的中日坦克很少有人研究和介绍。近年,随着许多早期“国军”装甲兵的资料和照片的公开,抗战初期的中日装甲兵状况渐渐清晰起来。
  1931年,日本从英国购进6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装甲车,由日本东京煤气和电器工业公司(后称日野汽车公司)以该车为基础仿制,1934年正式命名为94式轻装甲车。该车体积小,重量轻,主要用于联络、搜索、布撒化学毒剂以及牵引火炮。1933年,在中国军队较大规模装备并使用坦克多年之后,后来的坦克王国德国仍然未拥有一辆坦克。于是德国从苏联购买了英国制的卡登·洛依德超轻型装甲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型坦克,命名为法西斯德军的“I号”坦克。由于德国产品制作精良,在当时,它是国际公认的一型“高科技”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军装甲部队使用I号坦克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在与苏联军队配合入侵波兰时,德国装甲师中多数坦克便是I号坦克,尔后它又横扫西欧,甚至在1941年进攻苏联时,I号坦克还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抗战前,中国从德国获得15辆I号A型坦克。而西安事变之后的1937年6月,蒋介石才匆忙把定购总数提高到120辆,但已经太晚了。
  德国I号坦克是抗战初期中国拥有的世界最先进坦克之一,1937年夏,该坦克留在南京没有参加上海保卫战(淞沪抗战)。假如“国军”的这种坦克与英制坦克一同参战,也许可以在战争初期将上海为数不多的鬼子赶下黄浦江,其实中国军队当时距离胜利只差一点点。这种坦克上有两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射速极高的德国MG-34或MGl3机枪,火力极其猛烈,可对鬼子坦克和步兵构成极大威胁。
  德制I号坦克的绝对优势
  笔者曾有幸近距离观察过日军94式轻装甲车,它小得出奇,比两厢夏利车还小,难怪当时被戏称为小豆装甲车。而德制I号坦克个头则大得多。再考虑到当时德国和日本车辆总体技术的天壤之别,I号坦克和94式轻装甲车的差别,大概比防弹奔驰车和简装夏利的差别还要大得多。
  德制I号坦克的两挺7.9毫米机枪,在当时也属于“反坦克武器”。它发射德制“SmK钢芯穿甲弹”时,完全能够从任何方向击穿日本94式轻装甲车,或从侧面击穿日本89式中型坦克。德制I号坦克装甲厚度13毫米,防护力与日本89式中型坦克相近,远超过日本94式。94式的6.5毫米小口径机枪从任何方向都不可能击穿德制I号坦克。南京陷落后才到达的日军89乙式坦克主要武器为一门 式短管57毫米火炮,炮弹初速太低,实战中多是从对方装甲上滑过,穿甲厚度为零,也没有能力击穿德制I号坦克。也就是说,当时南京地区的所有两种日军坦克都难以击穿德制I号坦克。
  I号坦克还有一部当时属“高科技”的FuG2无线电台,技术上世界领先,远优于日本坦克。94式等没有电台,几乎无法协同作战。
  德制I号坦克动力几乎是日军94式轻装甲车的2倍。假如I号坦克和94式相遇,I号坦克完全可以轻松地将94式轻装甲车撞翻或挤到沟里,根本不用开火。
  小豆装甲车意外猖獗
  1935年鬼子开始训练94式乘员。1937年开始组建13个独立中队,每个装备17辆这种轻装甲车。如果中国早两年抗战,该坦克根本不可能参战。蒋介石一再表示,要等到强大起来的那一天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越等距离目标越远。侵华战争期间,鬼子约有100多辆94式,以战车中队为单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国战场上搜索侦察、迂回攻击。许多“国军”部队望风而逃,不敢抵抗这种实际上有很多缺陷的轻装甲车,让这种轻装甲车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威力,后来缺乏坦克的日军开始把这种轻装甲车像坦克一样使用。
  然而,94式的主要武器只有1挺91式6.5毫米机枪,就是改装的11年式(歪把子)机枪。日军坦克中队长(连长)1937年报告说,该机枪不可思议地采用20发弹仓供弹,根本不适合在装甲车上使用,它实际上不能连射,只能3-5发点射。它的特点是:供弹不良,退壳不良,故障率极高。如果当时的对手敢于连续围攻,它连续发射往往卡壳。
  这种6.5毫米小口径机枪威力不足,根本无法对付对方坦克和工事。虽然94式在照片上看起来凶猛,其实它在围攻南京时,其机枪打在南京厚实的城墙上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火力方面该车远达不到坦克的最低要求。
  笔者看到,94式装甲较薄处只有6毫米,总体装甲极为薄弱。中国南京 陵兵工厂1934年曾制造过7.92毫米钢芯弹,月产达70万发,在100米距离可击穿11毫米厚钢板,完全可以对付94式轻装甲车。从日军94式轻装甲车中队在占领南京后的葬礼照片可以证实,有多名乘员被击毙,被打伤的应该更多。
  实战证明它的薄装甲甚至挡不住当时的中国军队步机枪的打击,“八百壮士”也曾用机枪发射钢芯穿甲弹打坏一辆这种坦克。
  而中国军队的任何一种直射火炮都可以将其击穿。两三颗集束手榴弹或土制炸药包在该车上爆炸,也都可以把它炸毁。所以在装甲方面,该车远达不到坦克的最低要求。遗憾的是斗志薄弱的对手往往没有勇气抵抗,致使日军这种装甲薄弱的轻装甲车也敢乱冲乱闯。
  不过台儿庄附近一群装备极差的中国地方民团,曾勇敢地攻击1辆日军94式轻装甲车,结果该车在逃跑中翻覆,乘员狼狈逃窜,坦克被民团缴获。
  德制I号坦克的最后战斗
  1937年12月,装备德制I号坦克的“国军”装甲兵团第三连,被蒋介石留下参加南京保卫战。战争爆发半年了,它才第一次参战。
  当月5日,南京附近方山的战斗中,守军1个排5辆I号坦克攻击日军,但日军遇到从未见过的“高科技”坦克并没有溃散,而是用打步兵的山炮顽抗,结果德制I号坦克重伤两辆,车上4名中国装甲兵牺牲,轻伤一辆,其余“国军”抛弃被毁伤的坦克逃回,日军死伤约40名。
  战斗结束后,负伤坦克上还有2个中国坦克兵,但他们并没有像许多“国军”那样弃车逃跑或 降然后被射杀。下午4时,大量日军以密集的队列毫无戒备地从这辆坦克旁走过,这时坦克上的机枪响了,打死了非常多的日军。然后这两个中国坦克兵乘乱于黄昏撤退,结果1人牺牲,1人安全逃回,完全是个奇迹。后来日本媒体的有关报道也证实了此事。
  从技术上讲,守卫南京的“德械部队”——装备二战时先进的德制枪炮坦克,它比一战水平的日军枪炮坦克领先一代。而装甲兵团第三连的15辆当时属“高科技”的德制I号坦克,完全有能力消灭围攻南京的50辆日军薄皮94式轻装甲车,而94式轻装甲车上的6.5毫米机枪根本无法击穿德制I号坦克装甲。但是很遗憾,上级指挥部从来没有安排德制I号坦克与日军94式轻装甲车交战。
  12月6日,“国军”军官开始大规模不辞而别。坦克连长赵鹄振等声称去为撤退作准备,一去不回。失去指挥的守军坦克部队在两名排长指挥下仍继续作战。10日守城战中,1个坦克排曾射杀了大量攻入城中的日军敢死队,用事实证明了该坦克的实力以及坦克兵的技能和勇气。
  12日,守城坦克部队发现上级指挥部已找不到人,这些坦克在城里徘徊了几趟后,从无数被踩倒的人身上开过去,冲出南京挹江门城门,退到长江边。
  部分坦克兵逃回后称,在江边,他们把坦克装上4艘木船渡江北撤,由于拖船上的步兵军官为便于自己撤退,砍断了连接装坦克木船的缆绳,使装坦克的木船顺流而下不知所终全部损失了。但老照片将这种说法否定。
  历史没有假设
  其实日军攻击南京的部队只有5个师团,实际攻城兵力约5万人,不足以构成严密包围圈,所以当时南京卫戍司令部的计划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但由于“中央军”“德械部队”的高级将领均抛弃部队不辞而别,导致绝大多数守城官兵甚至不知道突围的命令。只有来自广东的第66和 军将领和部队在一起强行突围,途经岔路口、仙鹤门、东流等地时,均遭日军阻击,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率队冲击时阵亡。拂晓前到达汤山附近时,不巧又遭日军第16师团主力。
  即便如此,20日前后,各师大部分别到达南陵、歙县。其将士大部成功地冲出南京活了下来。
  装甲兵团第三连的德制I号坦克群可连续行驶100公里以上,完全有能力从日军中间突围,毕竟当时日军根本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日军步兵火炮射程以及射击高速运动目标的能力亦有限。遗憾的是守军装甲兵没有选择驾驶坦克突围,而是军官抛弃士兵,士兵抛弃坦克,最终,先进的德国I型坦克被日军缴获,其中部分坦克对敌一枪未放。日军照片显示了这令人扼腕的结局。
  日军对中国的德制I号坦克非常关 ,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和模仿,日军后来的坦克电台可能就是从此仿制的,这是后话。当年南京守军兵力是日军的2倍,守军从西方进口的装备数量质量对日军也有一些优势,守军还可以凭借坚固城墙以逸待劳。结果打了3天左右就全军崩溃,近10万官兵被屠杀。而没有一辆坦克和装甲车的衡阳守军方先觉部在敌众我寡的条件下还坚守衡阳47天,显然,进口的最先进枪炮坦克也难以弥补指挥南京防御的蒋介石及其高级将领的失误。

[ [  [   38231  [/   6] =       时时θ     θ    =  θ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发表于 2009-4-2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南京大屠杀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 [  [  www.388502  [/   6] =  え冠え现え え :   え . 1088  え   =  _ え  え え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发表于 2009-4-26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很压抑
又接受了一遍教育,国恨家仇不能忘~
看完电影,全场的观众都是默默的离开影院的

[ [  [   88015  [/   6] =   冠 现    :     . 1088      =  _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发表于 2009-4-26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还是有改动的。《三联生活周刊》采访陆川时,陆川表示,他当初看到的这段资料是说,坦克手不是一名而是多名,最后弹药打光了,坦克被日军浇上汽油,几名英雄被活活烧死在坦克里了。

[ [  [   38091  [/   6] =       时时⑨     ⑨    =  ⑨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龙潜</i> 于 2009-4-26 07:52 发表<br />
电影还是有改动的。《三联生活周刊》采访陆川时,陆川表示,他当初看到的这段资料是说,坦克手不是一名而是多名,最后弹药打光了,坦克被日军浇上汽油,几名英雄被活活烧死在坦克里了。
<br 据说是2名,但是片中这样的处理更震撼人心!

[ [  [  www.   [/   6] =       时时G     G    =  G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4-2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没有血性   
太儒家了

[ [  [   38563  [/   6] =       时时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发表于 2009-4-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wy5277</i> 于 2009-4-27 11:38 发表<br />
我们没有血性   <br />
<br />
<br />
太儒家了
<br />
华夏民族本来是尚武的,但这样不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所以经过历朝历代的清洗,就变儒了……

[ [  [  www.260 1  [/   6] =  T冠T现T T :   T . 1088  T   =  _ T  T T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发表于 2009-5-2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片子的细节考证非常到位,大至建筑、车辆,小至制服、装具,枪械,几乎找不出什么破绽,三轮摩托都是左挂斗的,国产片里相当罕见,太鼓点伴奏下的那段江边军官上推位镜头以及最后祭祀那段很是震撼

[ [  [   38253  [/   6] =       时时ヤ     ヤ    =  ヤ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18:43 编辑 [/ ]
发表于 2009-5-2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
发表于 2009-5-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期待的片子
发表于 2009-5-1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GRAYKNIGHT</i> 于 2009-5-2 01:05 发表<br />
这个片子的细节考证非常到位,大至建筑、车辆,小至制服、装具,枪械,几乎找不出什么破绽,三轮摩托都是左挂斗的,国产片里相当罕见,太鼓点伴奏下的那段江边军官上推位镜头以及最后祭祀那段很是震撼
<br />
有ost吗?
发表于 2009-5-1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mc鲁迅</i> 于 2009-5-18 16:03 发表<br />
&lt;br /&gt;<br />
有ost吗?
<br />

貌似没有,可惜了,这片子的几处配乐都很不错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9&Page=1&TopicID=2623438&pageid=3
最后一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