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飞行器.落杉基奥运会
那东西很重,而且别说飞8000米就是1000米也飞不到.
动力来自过氧化氢火箭,用金属催化法(记不清是用银还是白金催化了)点火,大概有效飞行时间在30分钟左右(按人体重不同差别很大).
哈哈,有点象 梅塞163 飞行员有被溶解的可能性啊. 原帖由 看见野玫瑰 于 2006-6-2 23:11 发表
关于是否应该救援,不是这个帖子要讨论的问题,这个帖子是讨论在高海拔有那些效地救援措施和设备。在“行行色色以及其他”论坛里有我发的关于是否应该救援的帖子,可以在哪里讨论。
呵呵,你看下下面的连接
http://www.o2-999.com/index1.html
这里列举了常用气瓶的容积和重量
储气量:6000升的瓶子重量是53公斤
你还认为有可能用气球吗?
http://www.nuoan.com/en/diablo_4.htm
这个连接的气瓶算不错的,有兴趣可以咨询和换算下 原帖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6-6-4 00:21 发表
呵呵,你看下下面的连接
http://www.o2-999.com/index1.html
这里列举了常用气瓶的容积和重量
储气量:6000升的瓶子重量是53公斤
你还认为有可能用气球吗?
http://www.nuoan.com/en/diablo_4.htm
这个连接的 ...
氧气跟氢气比重不同,不过我也不知道差别有多大,哪位高人给算算需要多大的气瓶? 现在氢气球很少采用了,自从兴登堡号事件之后(德国大型飞艇,在美国不幸起火),现在的趋势是采用氦气,密度更小,安全(氦气属于惰性气体,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另外,标准状态下,氧气密度可以近似认为是氢气的16倍。但是此密度不会影响气瓶的大小。简单的说,所需要的气瓶的大小只与压力有关系,详细可以google阿伏加德罗定律
ps:1关于兴登堡号的报道之一
http://dzvnet.megajoy.com/newsreal/vod_detail.aspx?Channel_Id=2&Program_Id=8700
2更多情况可以用wiki搜索,用不了的可以通过这个网页直接代理过去,无须设置
http://anonymouse.org/anonwww.html 仅仅是风这个杀手就否认了这个气球. 原帖由 飞长 于 2006-6-5 17:25 发表
仅仅是风这个杀手就否认了这个气球.
是呀,这几天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呢,这个气球如果可以有50公斤的升力,其直径会很大,高海拔风小的天气很少,这样对气球影响会很严重,看来这个设想不适合高海拔地区,我抛砖引玉,各位可以不必拘泥与我的想法,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吧~~~~~ 呵呵,用成龙“飞鹰计划”里面那个充气的大球,搞结实点,直接从山上滚下来 那个东西叫做悠波球,好像是要从新西兰进口的说~
俺坐过几次,感觉还是比较刺激,但是刺激程度还是不及过山车 还是考虑一下充气雪橇吧 原帖由 勇敢的心 于 2006-6-5 20:54 发表
呵呵,用成龙“飞鹰计划”里面那个充气的大球,搞结实点,直接从山上滚下来
估计被自己的呕吐物埋了~ 吐啊吐的就习惯了!呵呵
不管怎么样总比死了强,是吧 原帖由 小明 于 2006-9-17 02:18 发表
估计被自己的呕吐物埋了~
可以采用陀螺仪原理,乘客位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过突然的加速度和失重估计也会导致呕吐
中国人发明的独轮帆车,曾经震惊了西方传教士
原帖由 tomoro 于 2006-6-1 12:11 发表最近看那本《挑战极限》,
里面作者徒步到南极的时候,
也作了一个类似降落伞形状的东西,
目的是可以靠风速拉动雪橇,
但是后来实际风速超过设计风速时,
给他们带来的几乎是灾难~~~
用帆,可以借助风力;用独轮,可以在几乎任何地形行进.这么伟大的发明,却是因为中国自古除了秦直道以外,就没有像样的公路.老百姓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特殊地形的运输问题.多查查资料,可能很多东西,已经在历史上应用很久了. 我觉得还是方便的,轻的,可两个人背负的担架比较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