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关于鞋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好的鞋让脚舒适是自然的也是应该的,还有一点对于户外活动的朋友来说相信也非常重要,合脚且脚不会在鞋内滑动。我的问题是:一双好的鞋,是通过什么方法让脚在下坡(尤其是比较陡的下坡)的冲力下,不会顶撞鞋头的?
也许这个问题有点过于专业,我不知道。
有专业人士提点最好不过,不然也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穿着体会说说。
我体会的一点,鞋前面比较低也就是比较紧的压住脚背前面包括脚趾的部分,这样确实比较好的稳定脚不撞鞋头。但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压迫感比较强,尤其在非运动状态下脚会不适,所以我觉得可能不是个好方法。
各位继续...... 比较陡的下坡一般侧着脚下的 可能也有直着脚的情况,但稳定脚主要的是鞋舌与脚踝那一圈,其它部分正如版主说的舒适合脚且脚不会在鞋内滑动,不会有压迫感。 鞋舌头那里,小弟所有鞋子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合适的鞋就象脚的延伸
完全服贴的包住了脚
通过合适的鞋楦、鞋垫、鞋底设计
配合系带系统完成这一过程
不是简单的一个部件达到这一目的
是整体的配合。 感觉鞋的高帮会起到一定作用,可以从脚踝进行固定,防止脚往前滑动。
以前穿过低帮的鞋下坡就不舒服 三部分:
1.鞋型,鞋头部造型形成一个缓冲空间,当冲击的时候“夹”住脚掌,避免脚掌前部的脚趾碰到底。
2.鞋舌,如楼上诸位所言。
3.鞋垫,主要是摩擦力和变形。
设计的目标都是使得原分布在脚趾正向的冲击力分散到其它部位。 所以我觉得这是个挺复杂的问题。
很多户外行走的鞋会买大一点,为了厚袜子、为了适应脚发涨......鞋比脚大一点,各个部位是否真能这么精确到位?
我认为优秀的鞋品,不需要预留更大的空间,应该买刚合适的,但在运动中确实能保证脚和鞋的同步。但穿过这么多鞋,达到这个要求的真的非常少。
比较轻便、软的鞋可能利用包裹的原理来跟脚;而相对硬和重的鞋是否就要坚固的材质、造型来利用阻力和摩擦限制脚的位移呢?
另外,大家说的还多是理论上的道理,可有自己切身体验的? 好鞋再配上好鞋垫,好袜子。
我的脚不好买鞋,所以,总是要舒服的鞋垫和袜子来找齐鞋的大小。
而且鞋带系的时候也是把高帮处系的稍微紧些,但前面送些,慢慢走的时间久了,脚开始发涨了,鞋带开始从上紧下松的系发也慢慢自己匀开了。 我登山都是穿2层袜子
对脚趾的保护还好
个人感觉,下坡的时候
主要还是靠“鞋帮”来起到牵制作用
再就是鞋面的强度要够 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因为现在市面上的鞋子基本都是欧美品牌,设计是按欧美脚型的统计数据来做,所以对于亚洲人来说可能不合脚的几率比较大。 山海兄许久不见!
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在欠缺健全的环境里做一个有要求的人实在不容易。对于我来说,新鞋很容易给我带来新的困惑。以前有双鞋,码数合我,穿上走多了才觉得大了半码,前脚掌感觉稳定性很好,可走起路来后脚跟老是往外脱一点,而且前面稳是因为鞋面压的特别紧,以至时间长了觉得脚比较痛苦。
那双鞋对于下坡的问题是解决的比较好,可因为太压脚掌,相信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例子。
回复 #1 dreamerz 的帖子
我比较穷。次次都是穿拖鞋去穿越的。 看了L.L.Bean网站上有关试鞋子的推荐,大家来学习学习:1.试鞋子应该在傍晚时分,这时候脚比早上要大,应该准备好根据出行地方来选择好的袜子。
2.鞋子穿上以后应该感觉温暖舒适,脚趾头可以活动,一般登山鞋不会像跑鞋那样的舒适感,但不应该有压痛/掐痛感,否则会影响局部循环;鞋子应该在脚踝和脚背处有足够的贴合支持;
3.穿好鞋子后试走一下斜坡,脚在鞋内不应滑动或者脚趾挂擦到鞋内面。如果感觉到脚的滑动,那么这双鞋子对你来说太宽。如果脚踝后部松动很厉害,可能是鞋带没帮紧。
我买鞋的时候,卖鞋的小伙还让我多走平地,看看鞋跟不跟脚,不跟脚的话,鞋的码数太大。 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在于鞋帮的固定强度和脚趾前预留空间,高帮鞋相对于低帮鞋要有更好的将鞋和脚踝固定,脚趾前预留一定的空间可以避免脚趾冲顶到鞋头,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避免顶脚。这个可以参考滑雪鞋和轮滑鞋的设计,这两种运动更容易出现顶脚问题,所以这两种运动所用的鞋设计的都比正常鞋号稍长,鞋帮也用硬脂塑料制成,目的就是更坚固的将脚踝与鞋帮固定,避免脚向前移动。 看山海兄的帖子,想必当时买的鞋是大了点。但小一码的我也试过,贴合的感觉确实很好也跟脚,但问题是压迫感更明显,整只脚觉得更紧,所以没敢选择。
记得试鞋当时换过另一种鞋垫,中部复合更有弹性的发泡材质,对不跟脚的情况有所改善。 下坡要完全避免足尖部分受压是很困难的。这次穿贡嘎有人就问我这个问题,她穿长坪沟没事,贡嘎的路要好走的多反而脚指甲淤血。我给她分析主要还是脚没有固定好。长坪沟路很陡,上下脚是垂直用力比较多,贡嘎比较斜,下坡脚就容易前后滑动。
我自己的体会,第一、鞋要选对。好的鞋一般都分为几个系列,如Hike,treck等。常常看到有人穿中低帮的鞋暴线,出现问题就不足为奇了。有人会说穿军胶呢?军胶是软的啊。第二、鞋带要系好。我通常是前部比较松,上部比较紧,特别是最上面的两扣,在下坡前再紧一次。如何系鞋带是很有讲究的,坛子里有人发了帖了的。 我认为这个问题高帮鞋比较好解决,直接绑紧鞋带就可以了,而对于低帮鞋,把鞋上部的鞋带绑紧些,依靠鞋舌固定住脚踝前部,这样下坡的时候,脚就不会往前滑。但是如果鞋舌做得不好,会造成鞋带勒脚踝,所以一个柔软,有一定厚度,有良好弹性的鞋舌,对于低帮鞋至关重要。 高帮也会滑的,还是要契合,我走船底顶时,地形多变,脚在TORRE里不光前后滑、还左右滑,跟香蕉船一样。是我这方面问题最严重的鞋。
高帮鞋可能在下坡时相对容易解决,但有个问题,上升时高帮对脚裸的限制始终很大,以至影响发挥。坡度大的地方可能脚的受力点会跑去脚跟,很郁闷。 原帖由 <i>dreamerz</i> 于 2007-3-2 10:20 发表<br />
……脚在TORRE里不光前后滑、还左右滑,跟香蕉船一样。 ... <br />
梦版确认你的鞋的码数合脚?这样也太恐怖了吧。
我倒是一向感觉登山鞋是最合脚的鞋,从一开始旅行时穿,发展到每次上工地必穿,现在甚至日常都穿着,穿习惯了别的皮鞋什么的都一般了。
我的Syncro GTX一向感觉很合脚,前阵子去工地,在坡度越约45度的岩石上攀爬了一会,都是用脚尖或脚侧边落在岩石,扭来扭去走了好一会儿,脚也没有滑动的感觉。
我买鞋时是在三夫试了试,走了走里面模拟的下坡路,感觉不顶脚才买的。我皮鞋42码,但是Syncro GTX要穿44码才不顶脚,比我的普通鞋要大,平时脚尖很少能顶到鞋尖,下坡的时候也不顶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