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路由 发表于 2007-12-10 11:03

再来个调查,各位一次阿式攀登,带几包?

再来个调查,各位一次阿式攀登,一般带几包?
我想到的几种配合
1.一个25-35L的冲顶包,一个50-60L左右的登山包,一个驮包
这种配置我觉得能带的东西较多,从村庄到BC,一般驮包和50-60L的包可以交给马驮。自己背25-35L的包
从BC以上再建C1或是C2等的话,可以背50-60L的包做运输。但是25-35L的冲顶包该放哪里,是个问题。
2。一个25-35L的冲顶包,一个50-60L的登山包
这种配置可以不需要马做为运输手段,可以全程自行攀登。
能满足一般近距离,或是不需要很多装备的攀登。
全部路线,背大包,外挂小包,比较适合25L和60L的配合使用。
3。一个25-35L的冲顶包,一个驮包
马驮驮包到BC,其他路线全部自己背小包,建议使用35L的。
不知各位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是针对以上3种配置,能有更好的使用办法?
一起交流一下,也能使大家以后更好,更科学的配合使用自己的背包,为出行带来更多的方便

[ [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棕色的 发表于 2007-12-10 11:38

一个大包,冲顶直接背大包

[ [[   38062[/   6] =       时时м   м    =м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又是乌鸦 发表于 2007-12-10 12:22

我觉得lz的配置是针对1-2日的攀登的,如果是多日的阿式攀登,我觉得冲顶包没什么用,因为基本上要全程携带帐篷、睡袋、食物、水和技术装备,这个时候驮包+60L左右背包就差不多了,多了个冲顶包背在大包里好几天就为了最后用个一天半天?我觉得不太值。另外,如果是FACE上的攀登,恐怕桶形吊包会更好用。

[ [[   3 20[/   6] =       时时玊   玊    =玊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倾听冷雨 发表于 2007-12-10 12:54

一个大包加一个软背负10L左右的小包,全程负重,冲顶时背小包,带必要的食物、水、备衣物等

[ [ =巜冠巜现巜 巜 :   巜 . 1088巜 =_ 巜巜 巜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choy 发表于 2007-12-10 13:16

BOMB+驮包

[ [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申城路由 发表于 2007-12-10 13:29

正如楼上几位所说
按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会有几种不同的选择
所以大家在说自己使用装备的情况下,可以加上目的地的说明
我一般一次5K级别的攀登,如果后面不去地方地方再游玩的话,是一个35L的包+一个驮包

[ [[   38295[/   6] =       时时ā   ā    =ā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zpxx 发表于 2007-12-10 15:03

我也是BOMB+驮包,但是一般还会在驮包里塞个35L的小包,小包收纳的好点也不地方的
不过除了个人习惯,也该针对不同的山做不同的打算。

[ [[   3 95[/   6] =       时时旡   旡    =旡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阿悠9634 发表于 2007-12-10 17:08

对多日的阿式登山,我一般是60升加一个驮袋,

[ [[   3 95[/   6] =       时时す   す    =す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zhujie1225 发表于 2007-12-10 18:37

在高海拔山区,没有驮工,没有协助,....
国内真正能完成阿尔卑斯式登山的队伍很少。
要达到这个目标,轻装、快速是基本要求。
所以我的理解是这种方式的登山活动,背包也有相对特殊的要求。
几个包无所谓,但关键是能不能自己背上山。

[ [[   385   [/   6] =       时时ú   ú    =ú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鸡肚皮 发表于 2007-12-10 20:45

是呀,我也在想,用驮包怎么阿式?谁来驮?

[ [[   60 1[/   6]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申城路由 发表于 2007-12-10 21:36

马儿驮到营地(到营地前用马,应该不违背阿式的原则吧)
然后建立BC,BC处放好驮包和其他一些东西,随后背大包开始阿式攀登
这样的做法,唯一的缺点就是,你在BC的东西,不知道还会不会等你回来相见,呵呵
我比较喜欢有同去BC的随队参观人员,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营地就能保证装备的安全性

[ [[   5 03[/   6] =`冠`现` ` :   ` . 1088` =_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0:01 编辑 [/ ]

zhujie1225 发表于 2007-12-10 22:57

引用Steven Chen的文章——阿爾卑斯式攀登

阿爾卑斯精神

獨立自主
阿爾卑斯攀登是最符合運動精神的一種登山方式,阿爾卑斯登山家必須儘可能只靠自己來完成登山的旅程。包含:登上所需要的裝備必須自行背上山,沒有挑夫來幫忙你背裝備!阿爾卑斯攀登像是個人式或小組的游擊戰,沒有後勤的火力支援。

公平原則
登上山頂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人是坐直昇機直上山頂、有人是把重裝備留給挑夫去背,自己空著手或輕裝攻頂,有的人靠著別人架好的繩索;再用上昇器來通過困難的地形。這些方式都降低了登山的難度與挑戰性,也失去了登山原本的義意。

例如:1983年美國遠征隊攜帶拋繩火箭經由西藏的東坡並克服了一道1070公尺的岩壁而登上聖母峰頂。我們知道;若是沒有這些裝備或工具的話光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爬上山頂的。但是;這樣的成就對於山峰而言是否公平?對於其它的登山者是否公平?

阿爾卑斯式的攀登路線上並不會事先架設好繩索,也不會有人把你拖上山,攀登者必須憑著自己的經驗與技術來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地形。這對於山而言是最公平的方式!

鸡肚皮 发表于 2007-12-10 23:38

抛绳火箭,这个装备牛……很有兴趣,不知是怎么固定的……

Electric 发表于 2007-12-11 01:32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7-12-10 23:38 发表<br />
抛绳火箭,这个装备牛……很有兴趣,不知是怎么固定的…… <br />
直接抛射到山的另一头去,在另一头的山脚底下,用卷扬机拉就行了~~呵呵,开个玩笑。
估计那火箭射上去,会爆几个爪子之类的出来的吧?

africayouth 发表于 2007-12-11 15:52

抛绳火箭.......

nick200 发表于 2007-12-12 00:40

纯阿式,一个Osprey的70L背包+一个驮袋

驮袋里面是技术装备和绳子之类,一般留在BC大本营或者ABC前进营地,这些地方一般都是雪线以下,从这里开始到了冰岩混合地带,再换冰爪、雪套。

70L背包是基本的装备,2人搭档,如果采用结组方式,交替领攀,会相对快很多。在个人理解:阿式是一种精神,没有绝对的条条框框,前提都是在确保Climber和Team安全的情况下,作出一切攀登决定。当然,搭档之间的默契配合与绝对信任需要长期合作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申城路由 发表于 2007-12-12 10:07

原帖由 <i>nick200</i> 于 2007-12-12 00:40 发表<br />
在个人理解:阿式是一种精神,没有绝对的条条框框,前提都是在确保Climber和Team安全的情况下,作出一切攀登决定。当然,搭档之间的默契配合与绝对信任需要长期合作才能达到理想境界。<br />

这点感觉是最难的,或许登山比较普及的区域找个登山队,找几个知心的登山伙伴会相对容易些,毕竟登山的群众基础在那的。
但是一些登山群众较少的城市,就 比较困难鸟~~~

greatlook 发表于 2007-12-12 10:24

冲顶用大包也不是狠方便哈
在带大包的基础上,软背负的小包带一个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驮包主要是前期运输用,估计也没什么人把这玩意抗上高海拔营地.....

zhujie1225 发表于 2007-12-12 18:19

原帖由 <i>greatlook</i> 于 2007-12-12 10:24 发表<br />
冲顶用大包也不是狠方便哈<br />
在带大包的基础上,软背负的小包带一个应该是不错的选择.<br />
好像没有人这样做A式攀登的。

zhujie1225 发表于 2007-12-12 18:21

原帖由 <i>申城路由</i> 于 2007-12-12 10:07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这点感觉是最难的,或许登山比较普及的区域找个登山队,找几个知心的登山伙伴会相对容易些,毕竟登山的群众基础在那的。<br />
但是一些登山群众较少的城市,就 比较困难鸟~~~ AA队伍中,高手是不会乐于和菜鸟结组的,除非是商业队,完全是协助或高山向导和客户的关系。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再来个调查,各位一次阿式攀登,带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