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53|回复: 26

两个关于超音速螺旋桨飞机的帖子的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螺旋桨飞机有可能达到超音速吗?为什么不可能?
答:首先回答问题,不能。
其次,some thing学过一种叫做逻辑的东西没有?能够通过你的说法来证伪么?
下面回答原因:首先,超音速飞行要求飞机能够克服跨音速时遇到的阻力急剧增加——即激波阻力的出现。当速度达到音速时,空气因为可压缩性而出现激波,形成极大的阻力。为了维持超音速飞行,就必须有足够的动力。螺旋桨飞机通常多为活塞式发动机驱动,动力不足成为最根本的原因。同时,除了发动机动力不足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飞机远前方来流与螺旋桨转动的切线速度叠加后,在飞机实际速度达到音速前,桨尖已经达到音速,出现激波。从而造成桨叶气动和强度等问题。因此,即使不是活塞式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飞机,如涡桨(涡桨发动机在超音速下性能也不好)等,也不能实现超音速飞行。
我是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的。
其他回答:不能,超音速飞机都是喷气式的
回答者: some_thing - 副总裁 十一级   2006-3-20 19:11
不可能,
回答者: lstxm - 总监 八级   2006-3-20 19:11
100年后
回答者: 无敌の战将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6-3-20 19:32
不可能,要在100年后 才可以.
回答者: 9662201 - 童生 一级   2006-3-20 19:36
超音速飞机需要非常强劲的动力,螺旋桨的材质跟本不可能承受这个力的
回答者: rlftej - 助理 三级   2006-3-20 19:44
可能,喷气飞机  加上螺旋桨
回答者: 西门庆之女婿 - 助理 二级   2006-3-20 20:03
没有什么不行,只是现在没有而已,螺旋桨飞机的动力来源于空气对螺旋桨的反作用力.只要螺旋桨给空气大一点力就可以.只是对材料要求高,不经济.不经济是不会有人做的.
回答者: jiaojunying - 试用期 一级   2006-3-20 20:11

[ [  [   3 06  [/   6] =       时时i     i    =  i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7 编辑 [/ ]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节选一段:
如果活塞发动机在战斗机上继续发展下去,也许会出现图中的“超音速”活塞式战斗机。这架飞机是一个叫 Dave Rose 的美国人为参加 Reno 飞行大赛而设计制造的“叛逆者”,采用一具 1,700 马力的 V8 发动机,最大速度接近 1 马赫。这架飞机 04 年就基本完工了,但后来一直没有进一步消息
这是 Dave Rose 在 07 年推出的另一个更加激进的作品 PR-4:采用两具机械增压的 V8 发动机,共 5,000 马力,NASA 设计的超音速螺旋桨, 座舱后置以符合面积率,起飞重量 5,600 磅(2.5 吨),飞机目前还未试飞

[ [  [  www.010502  [/   6] =  T冠T现T T :   T . 1088  T   =  _ T  T T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04年的机器.jpg
07年的机器1.jpg
07年的机器2.jpg
07年的机器3.jpg
07年的机器4.jpg
发表于 2009-6-2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  [   38063  [/   6] =       时时∑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发表于 2009-6-2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阿悠9634</i> 于 2009-6-22 15:33 发表<br />
下面节选一段:<br />
如果活塞发动机在战斗机上继续发展下去,也许会出现图中的“超音速”活塞式战斗机。这架飞机是一个叫 Dave Rose 的美国人为参 ...
<br />
印象中这机从未试飞啊

[ [  [   3 05  [/   6] =       时时ぎ     ぎ    =  ぎ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痛苦的小猪</i> 于 2009-6-22 18:07 发表<br />
&lt;br /&gt;<br />
印象中这机从未试飞啊
<br />
国外 站的跟帖评论中也抱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找不到跟多的资料了。我觉得别扭的是,第一贴中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的斩钉截铁的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 [  [   3 61  [/   6] =       时时Γ     Γ    =  Γ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发表于 2009-6-22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缺专家,缺的是科学家
让螺旋桨飞机超音速肯定是不划算的,技术上也许是无法实现或者说现有水平无法实现的,而能跳出思维定式去尝试着“玩”的研发者肯定是值得尊敬的。
顺便扯一下,当年,螺旋桨飞机飞跃大洋,也曾是技术上不可实现的

[ [  [   30 1  [/   6] =  Μ冠Μ现Μ Μ :   Μ . 1088  Μ   =  _ Μ  Μ Μ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发表于 2009-6-2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地球就是超音速的

[ [  [  www.   [/   6] =  ツ冠ツ现ツ ツ :   ツ . 1088  ツ   =  _ ツ  ツ ツ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发表于 2009-6-2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美帝的P51的某个型号貌似在试验的时候俯冲达到过接近音速的速度。

[ [  [   80502  [/   6] =  u冠u现u u :   u . 1088  u   =  _ u  u u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发表于 2009-6-2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5+6楼=正解
大力支持对土耳其共专家以上述北航学生等一类人的BS,他们以及他们的前辈害苦了后清国。
请搜索“斯贝”,靠,购买全部技术+全套图纸+实物,60年代技术的发动机,仿了30年方小有所成,毅力可嘉。
坚持我一贯的观点,我国航空业要是还走忽悠为主,办事为辅的道路,50年内都不可能自制出全须全尾推重比10一级的发动机。

[ [  [   38291  [/   6] =       时时≡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发表于 2009-6-2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球

[ [  [  www.302 1  [/   6] =  ヅ冠ヅ现ヅ ヅ :   ヅ . 1088  ヅ   =  _ ヅ  ヅ ヅ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acf43613776202f0f7039e1a.jpg
发表于 2009-6-2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阿悠9634</i> 于 2009-6-22 19:10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国外 站的跟帖评论中也抱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找不到跟多的资料了。我觉得别扭的是,第一贴中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的斩钉截铁的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br />
这也没什么错啊,现在不说是V8就算是涡桨引擎也跨越不了音障
你 意看这机的桨叶,是专门设计给比较高速(亚音)的飞行的。
桨叶很薄,就是为了减少激波。其实类似的设计安东诺夫也有类似的桨叶设计
明确说,迄今还没有超音速的螺旋桨机,更不用提什么活塞引擎的超音速螺旋桨机了

[ [  [  www.   [/   6] =  ┎冠┎现┎ ┎ :   ┎ . 1088  ┎   =  _ ┎  ┎ ┎ . [/ [/

[[  本帖最后由 piloteer 于 2015-9-14 21:48 编辑 [/ ]
发表于 2009-6-2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兔老虎</i> 于 2009-6-22 23:07 发表<br />
5+6楼=正解<br />
<br />
大力支持对土耳其共专家以上述北航学生等一类人的BS,他们以及他们的前辈害苦了后清国。<br />
请搜索“斯贝”,靠,购买全部技术+全套图纸+实物,60年代技术的发动机,仿了30年方小有所成,毅力可嘉。 ...
<br />

关于他们的前辈这点要看前到什么时候了,那些为TG建立起全面的工业体系的老人不应该在被BS之列。
发表于 2009-6-23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痛苦的小猪</i> 于 2009-6-23 12:47 发表<br />
&lt;br /&gt;<br />
这也没什么错啊,现在不说是V8就算是涡桨引擎也跨越不了音障<br />
你注意看这机的桨叶,是专门设计给比较高速(亚音)的飞行的。<br />
桨叶很薄,就是为了减少激波。其实类似的设计安东诺夫也有类似的桨叶 ...
<br />


问题很明确------“问:螺旋桨飞机有可能达到超音速吗?为什么不可能?”

我认为回答是“有可能达到超音速,但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能不能达到是原则问题,想不想达到是态度问题。

讨论V8,涡桨都是偷换概念,时代不同了,摩托都有V12,功率不够也不是绝对因素,现在推重比12的发动机也有啊,改造成涡桨会怎样呢;
气动设计、材料也进步很多了,增加到足够强度的超音速桨叶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抬杠的说,不说涡轮,或者压气机长相比较离谱的,涡扇的风扇也有纯正的螺旋桨血统;嘎嘎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完全不划算。
发表于 2009-6-2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没有猩猩的夜里</i> 于 2009-6-23 13:20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关于他们的前辈这点要看前到什么时候了,那些为TG建立起全面的工业体系的老人不应该在被BS之列。
<br />

您指正的对

现将表诉修改为 “一小撮砖家”,嘎嘎。
发表于 2009-6-2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光是功率和强度的问题,螺旋桨在高亚音速时的效率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根本不划算。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螺桨风扇发动机是一种介于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之间的一种发动机形式,其目标是将前者的高速性能和后者的经济性结合起来,目前正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速度限制在M0.6~M0.65左右;而螺桨风扇的跨音速性能就要好的多,在飞行速度为M0.8时仍有良好的推进效率。

相关资料可搜索“螺桨风扇发动机”
如:http://www.diycnc.org/thread-26620-1-1.html
1104045178.gif
1104045217.gif
1104045248.jpg
发表于 2009-6-2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阿悠9634</i> 于 2009-6-23 19:09 发表<br />
螺桨风扇发动机是一种介于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之间的一种发动机形式,其目标是将前者的高速性能和后者的经济性结合起来,目前正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br />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速度限制在M0.6~M0.6 ...
<br />
看了一下这个链接,觉得说的似是而非,在没有详细的资料下,只能大概的谈谈感受,因此可能会有错误。
首先这个发动机应该算涡桨的一种,他所说的桨叶不同也是桨叶这个部件的设计问题,与传统涡桨发动机没有本质的区别
其次双层桨叶所需要的电控配合控制桨叶的角度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没有这种配合控制,效率会很低。卡50直升机用双层桨叶是为了用双桨的平衡力矩取消尾桨,而这种水平推进用的螺旋桨完全没有必要。
还有,把螺旋桨后置,在一定程度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就像罗罗公司的三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一样。一般来说螺旋桨或者风扇是和低压涡轮共轴的,并且也同时和低压压气机共轴,转速也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在两个转子之间如果没有静子叶片的整流,会产生很多问题,但是它是两层桨叶中间没有整流,如果要让他对向转动,那么就要多一套轴承系统,这样的后果就是整个轴承系统强度的降低,和整个发动机机械系统更复杂。燃油需要经济性,维护成本也需要经济性。罗罗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防喘振,设计了3转子发动机,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失败的产物,多一套轴承,增加维护复杂性,增加维护成本,而可靠性并不比一般的可变静子叶片加放气系统的高,而省的那一点燃油,可是发动机大修间隔短了不少,成本来说差不多。
最后,如果只是把桨叶后置,并且重新设计叶片就能得到如此多好处的话,我觉得把风扇后置效果会更好。

另外谈到一点系统工程问题:如果一台可以把飞机飞到M0.9左右的发动机装在一架飞机上的话,那么这架应该也是适合M0.9左右的飞机,那么它的气动布局应该也是高亚音速的,那么它的低速性能不会非常好,那么着陆速度应该也不慢,那么应该也需要反推帮助着陆后减速,但是这个发动机怎么安装反推呢?难道指望民用飞机装减速伞?
发表于 2009-6-2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层对转理论上抗扭而且效率高,螺旋桨也小一点,追求大功率高速就得用。

推进螺旋桨理论上不干扰进气且能从涡轮排气中获得点好处,效率更高,民航布局重点考虑放机尾是因为桨扇声音太大

双转发动机风扇要和低压压气机互相迁就,谁都不在最佳工况,涵道比越高问题越大。对于超高涵道比发动机,人人都想用三转子,BUT 会造的人不多。

桨扇后置有好处,但涡扇后置没什么好处,参看GE CJ805-23。

至于减速,嘎嘎,螺旋桨有个功能叫反桨,甚至还能倒着走。

奖扇是上个石油危机的产物,相当无限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以当时技术条件,理论上上是最便宜,而且效率高于高涵道比涡扇(当时超高涵道涡扇也还没造出来),后来因为石油危机结束以及噪音问题等等,列强们也失去了兴趣。
发表于 2009-6-24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性是有的,不过实现起来相当的不容易!

螺旋桨飞机有可能突破超音速的原因是当空速在音速以下的时候阻力跟速度的平方倍成正比,但突破音速之后就是线形的了,只要能脱离踏音速区,螺旋桨还是可以超音速的,比如图95的螺旋桨部分区域就是工作在超音速范围内的。

但这样一来噪音就是难免的了,另外还要考虑螺旋桨的击波对飞机其他部分的影响。

能不能超音速?肯定是能的,但没任何意义,除非是为了变态的破记录制造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种偏门的贴子有这么多跟帖还是很高兴地,有争论总比没人关心强。
我总是乐于见到那些“不切实际”和“脱离时代的尝试”。(尽管我自己没有勇气去那样做)。

比方说那些基础数学和基础物理的研究者。他们的工作在他身处的时代大多一点用也没有,他也看不到他穷尽一生的努力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但现代人类文明却真实的建立在这些“许多年前的故纸堆”上。
电磁物理现象在刚被发现的时候除了作为“科学演讲”(当时一种社会上流行的活动,跟今天看魔术表演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那时的大物理学家都干过这种事)的把戏外,在现实中也没什么用。
时代总是变化的太快,可以想象20几年前的“全国英雄”陈景润在今天又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也许某些努力是徒劳的,但却不是无意义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不干胶的发明过程一样。虽然发明者没有做出他原本希望的东西,却产生了另一个对大众生活更大影响的发明。


下面相当跑题的贴一篇文章

探索的动机 ----- 爱因斯坦

&nbsp; &nbsp; 在科学的神殿里有许多楼阁,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
里去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
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
的满足。在这座神殿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把他们的脑力
产物奉献到祭坛上的。如果上帝的一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神
殿,那么集结在那里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
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
因。
&nbsp; &nbsp; 我很明白在刚才的想象中被轻易逐出的人里面也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在
建筑科学神殿中做出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
会觉得难以决定谁该不该被赶走。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神殿里只有被驱逐
的那两类人,那么这座神殿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因
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
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
那些得到天使宠爱而留下的人吧。
&nbsp; &nbsp; 他们大多数是沉默寡言的、相当怪僻和孤独的人,但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
他们之间却不像那些被赶走的一群那样彼此相似。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引到这
座神殿中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
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
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一
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
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熙来攘往的环境,而到高山上享受幽寂的生活。在那
里透过清净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沉醉地欣赏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
宁静景色。
&nbsp; &nbsp;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
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
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
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nbsp; &nbsp; 在所有可能的图像中,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占有什么地位呢?在描述各
种关系时,它要求严密的精确性达到那种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的最高的标
准。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他的主题范围,必须满足于描述我
们经验领域里的最简单事件。对于一切更为复杂的事件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
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把它们重演出来,这就超出了人类理智所能及的范
围。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要以完整性为代价。但是当人们胆小谨慎地
把一切比较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东西都撇开不管时,那么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
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上宇
宙理论的美名吗?
&nbsp; &nbsp; 我认为够得上的。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
自然现象都有效。有了它们,就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包括
生命过程)描述,也就是它们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超出人类理智能力
太多。因此,物理学家放弃他的世界体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个什么根本原则问
题。
&nbsp; &nbsp; 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
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推理的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在经
验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种直觉。由于这种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人们将认为这
样就会有多种可能同样适用的理论物理学体系,这个看法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
的。但是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
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唯一
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
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物理学家往往
责备研究认识论的人没有足够注意这个事实。我认为,几年前马赫和普朗克的论
战,根源就在这里。
&nbsp; &nbsp; 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
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
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的人。我常常听人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
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
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
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敬爱的普朗克今天就坐在这里,
内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样提着第欧根尼的风灯闹着玩。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
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
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这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并且为了解决
这问题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
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 本帖最后由 阿悠9634 于 2009-6-24 01:0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4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