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262|回复: 44

轻量化:一切从需求说起——国庆出行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3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管是做软件开发还是搞民意调查,所有的东西其实最后都是围绕着一个需求问题。同理,一次户外出行,最后装入你背包内的东西都是跟你的需求相关,而这些即将背在你背上实实在在的重量,最后就会变成你旅途上的伙伴或者是负担。

作为一次有计划的出行,特别是一次超轻量化的出行,事先做好需求分析是有效减轻重量和降低风险有效而且是必须的手段和过程。

出行线路是明确需求的基础,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对于装备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国庆我们出行的目的地是贡嘎山系地区,具体的来说,我们设计的线路时候就是将勒多曼因(Red Domain,位于日乌且沟和磨西沟的分水岭)旁的一片雪原作为了一个既定的目的地,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以下几种选择:1、如果天气、线路条件允许,翻越5400的垭口,往东穿越到燕子沟;2、如果不能翻越到燕子沟,可以a.原路返回康定;b.向南翻越日乌且垭口前往贡嘎寺方向(可以选择去贡嘎寺或者玉龙西);c.向西翻越垭口前往盘盘山。根据我们的这个线路规划,这也就意味着:
1.        出行时间不会很短,最短的线路(原路返回)也至少要6天时间。
2.        相对之前我中低海拔的穿越为主的活动,此次行程活动范围直接就提升到了5000米以上环境。
3.        此次出行,需要直接面对冰雪环境,冰川和雪坡行走列入到了行程当中,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4.        整个行程是无向导、无背夫、无后援以及无补给的。



以下将会对所使用的装备进行一些说明,这里可能更强调的是我们使用这些东西的原因,以及相关的一些轻量化理念。

还是先从食品方面的需求说起吧。

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不管再轻量的出行食品也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东西。如果只是周末两日哪怕是三日的出行,刨去出门前和到家后的腐败,在路上其实吃不了几顿,吃的东西可以将就一下。但是作为一次计划在一周的无补给出行,食品安排方面必须得要考虑得要多些:
作为食品的基本功能是为身体提供能量,所以不管是从食品的数量还是能量方面,必须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换句话说,必须能让你不饿着。其次,要考虑食品的营养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都是保持身体处于正常状态的东西。最后,还得花点心思把食谱的多样性也考虑进去,因为如果你的食谱比较单调,我相信,不出三天你就腻味了,坚持5天估计你一辈子都不想再吃这个玩意。如果能考虑周全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那么你的户外饮食就会比较完美了。
就本次出行来说,每天的食品安排是早晚两顿正餐,吃热食,中午吃路餐,主要以果仁、肉干一类的高能量食品。食品分量是按照7天来进行准备,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准备通常是有富余的,也就是说至少可以支持8天。

对于食品营养性的考虑,多样化是一个方面,其它的可以带一些营养类的药品作为补充,例如21金维他、金施尔康一类的,每天只需要一颗对于保证维生素的摄入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容易便秘的同学带点纤维素也是有好处的。

此次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对于户外食谱的选择。本次出行,我和爱水电所携带的食品种类包括:新鲜蔬菜、浓汤、面粉、腊肉、奶粉、香肠、坚果类果仁、猪肉脯、牛肉干、方便米饭、脱水蔬菜以及方便面,食品配料包括油、盐、花椒、辣椒、辣椒酱等等。对于新鲜蔬菜的选择,应该选用那些能保质时间更长的东西,例如去了瓤的苦瓜、蒜苗、胡萝卜一类的东西。并且可以根据实地情况寻找一些野菜,比如车前草、荠菜类以及蒲公英这种苦苣类的常见植物。烹饪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行发挥,比如我们这次的食谱:摊饼、炒菜、野菜汤、面疙瘩、米饭、粥、方便食品等等。有关户外食谱,完全可以放开思路扩展开,在路上我跟爱水电也对菜谱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实可以搞的再丰富一些,比如单就用面粉还可以搞出锅贴、饺子一类的东西,还可以带些通心粉,用煮通心粉的水来做汤,同时可以在煮饭或者煮通心粉一类东西的时候,在上层加一层网来蒸其它食物。所以只要仔细地用心思考,你一定会发现其实不需要背的很重,户外食谱也可以非常的丰富。
当然,对于一次长时间的无补给出行来说,消耗类的物资(食品、水、燃料)会占据非常大的重量,这个重量甚至可能超过你的基础装备的重量。就我本次出行来说,基础装备类的东西重量也就在3kg左右,加上2kg技术装备,总重也就5kg多些,但是刚出发的时候重量却是10kg出头,其余的绝大部分重量都是食品。这里有一些技巧,比如出发之前对于食品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脱水度比较高的东西,例如木耳、豆腐皮、紫菜、香菇一类东西;还有就是在出行当中,先吃掉重量最重的东西;在食品有富余的情况下,可以跟你的队友分享你的食品,这些都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你的负重。在有机会的情况下,我建议大家还是能学习辨认一些常见的野外植物,想简单一点的就学会辨认一些可食用的植物就可以,这不光可以增加在野外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在野外的生存能力。



要想实现轻量化或者超轻量化,光是把目光放在装备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将实际需求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才能实现轻量的目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对自身和所处环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需要建立在充足的经验和对自我和装备的深刻认识之上的。

国庆出行,我们需要直接面对10月初4k-5k米的环境,为了应对可能的低温环境,保暖就变成了很重要的一项需求。这里所说的保暖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行军中的保暖,一个是营地的保暖。通常行进中的保暖是相对容易做到的,毕竟活动会产生热量。对于这部分,只需要考虑两点就足够了,一个是风寒、水寒效应,这些交给防水防风的衣服来处理,只要能保证你身体始终不被雨水淋湿,或者在休息还有太阳下山之后能有衣物可以挡风,这个问题都不太大。还有一点是适当的保温衣物,如果气温不是特别低,或者气候不是特别恶劣的情况下,一件power dry内衣或者薄抓绒就足以胜任。营地保暖相对要复杂一些,身体一旦进入静止状态时所产生的热量会少很多,再加上风寒效应等等的情况,一旦保暖不足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通常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保暖衣物来协助保暖了。在低温环境(低于0度)的情况下,通常是没有液态水的,因此羽绒是保暖的最佳选择,因为不用担心羽绒被环境打湿而造成保温不足。例如我们此次出行携带就是羽绒服和羽绒裤。对于夜间以及睡眠保暖,针对先前对线路环境的了解,预计温度是低于0度的,所以我携带的是ASI 600克的红虫,爱水电虽然带了ASI 400g红虫,但是额外增加了一块羽绒小被子来辅助保暖。在感觉睡具保温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将保温衣物以及防水衣物都穿上,这样能够增加一定程度的保温性。还有睡垫的选择,多带一块铝箔野餐垫会让背部的保温效果提高很多,此次出行我没带,这算是一个最大的失误。

有关低温环境下还会有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例如燃料以及燃具的选择。本次出行我携带的炉子是用一款低端国产分体炉改造的,总体重量(75g,包括锅架)。之所以要带分体炉的原因就是在低温环境下会导致气罐内气体部分气体汽化不充分甚至是无法汽化(补充点题外知识:市面上出售的气罐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充装丁烷气(butane,沸点-0.5℃),一种是混合气,俗称高山气,通常混合的是丁烷或者是异丁烷(iso butane,沸点-10.2℃)外加丙烷(propane,沸点- 42.1 ℃)),在低温环境下,要想让气罐里边的燃气燃烧完全,就需要将气罐倒过来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先让沸点更低的丙烷产生的气压先把液态的丁烷或者异丁烷压入导气管先行燃烧,等丁烷或者异丁烷烧完之后才轮到丙烷,丙烷的低沸点基本上能保证气罐燃烧到最后一滴。但是这样做有个前提,第一是气炉必须是分体的,第二是必须带回热管。回热管在绝大多数的分体炉上都有,其作用就是对可燃气体进入喷嘴进行预热,让其汽化,从而避免导气管当中的液态气体喷发瞬间产生大量火焰导致事故。有关这个炉子以及相关的讨论以后会专门写个贴子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而爱水电使用的是酒精,让我比较吃惊的是这种开放式的燃烧,酒精棉球居然表现的非常好,以后看样子我也可以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在低温环境下,水具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件物品。如果在低于零度的环境当中活动或者露营,普通水具里边的水会结冰。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带一个保温杯或者保温水壶。此次出行我带的是一个缮魔师的JCG-400,昆山出产,标称保温效力是6个小时61摄氏度。对于保温效力没有做过冰箱保温一类的测试,但是在5100米营地烧开的水,放一个晚上还是热的。设计很简洁,重量260g。不锈钢材质,非常适合粗用。这一类低容量的保温杯,因为设计非常简洁,所以瓶盖结构也比较简单,据我观察也就是一个空腔,在杯子里装入热水之后,一段时间便能从瓶盖处感受到热量。如果能对瓶盖热传导所产生的热损失进行一些处理的话,保温效率会有所提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考虑自己动手进行一下改造,具体参加爱水电之前发过的贴子:http://www.gearer.net/viewthread.php?tid=7291

前边说过,轻量化对于将要所处的环境,必须要有足够客观的认识,这是让你决定带什么,不带什么,并且保证你所携带的装备能够满足需求的根本。

我们本次行程,除去上边说到的低温环境,还有一样东西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那就是冰雪环境的行走。这里包括的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行走,一个是保护。因为不是专门进行冰雪环境的攀登,过于烦杂的技术装备是没有必要的,只需要满足基本需求,并在安全方面做好一定的冗余那就够了。具体的说来,行走装备包括冰爪以及冰镐还有手杖,安全方面包括头盔、绳子、长扁带还有主锁。头盔主要是为了在可能的落石地带行走以及意外跌倒或者滑坠时候对头部的保护,我们这次使用到头盔是Edelrid的折叠盔,在7天的行程当中,配带这个头盔的时间只有2天,其它时间都是装在包内,这个时候折叠设计的人性化就表现出来了,折叠之后所占体积很小,塞在包里的时候让你根本不会像带了大头盔一样担心是否会被其它东西压到出问题,或者是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头盔带着不觉得憋闷,但是保暖性也很好,在5100米营地的帐篷里,我还带着头盔烧水做饭就是因为暖和。绳子和主锁是用于在万一情况下的下降使用(长扁带加主锁做成简易的安全带,绳子在主锁上结意大利半扣),虽然行程当中没有用到,但是作为安全考虑,带上这样的东西是有必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讨论轻量化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前提是能够不依靠队友能独自完成既定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更多考虑是我带什么东西,而不是我们都带了些什么东西。这样做的意义,不光能降低你对他人的依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团队出行,在某些方面实现了一个备份的功能,这样也提高了团队抗击意外情况能力。

对于帐篷,我和爱水电各自带了一个ASI的大A塔和中A塔,并且都是各自独立的地丁和营绳。实际使用当中,营地情况较为理想的,使用大A,营地情况较为恶劣或者有潜在风险(大风、降雪)的,则使用中A塔。对于这一类无杆帐篷,最后所表现出对抗周围环境的能力,抛开面料这些东西不说,最重的决定因素是与搭建时的技巧有关。搭建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最基本的就是营地的选择以及营帐的搭建。对于地形选择,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掌握2个最主要的要点就好:背风、非低洼地。至于营帐的搭建,不管是A塔还是金字塔,外形的挺括是保证能有效抗击风雨的前提,所以要尽可能利用营地条件将帐篷拉开,这样不光能提高帐篷抗击外界环境的能力还能一定程度的增加可用空间,提高舒适性。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在恶劣环境当中能快速的搭建起营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不仅在保存体力还有在恶劣天气下保护自我和同伴都是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掌握这项能力,需要的只是平时的多加练习。对于不同类型的营地,事先也要做好充足在准备,就比如我们在背包里多带了十来个大塑料袋,就是为了专门应付在雪地环境下无法打地丁的问题,如果需要在冻土或者冰原上扎营,带上一些水泥钉以及超轻的小锤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是轻量化还是超轻量化,都不是一堆轻量化产品简单叠加的结果,携带的装备组成的是一个系统,他们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轻量化不是一堆产品的简单叠加的原因。

举例来说,轻量化升级的最后一项装备通常才是自己的背包还有你的鞋子。在没有真正知道了解自己实际需要装备的重量之前你根本无法确定自己真正要个什么包来装载你的这些东西。此次出行我和爱水电的背包重量分别是260多克以及180多克,为了保证强度,我的背包使用的是1.5盎司的cuben fiber,爱水电的则是采用的混合两种不同的面料方式。我们采用如此重量的背包的前提是:1、背包使用材料本身强度可以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参看强度测试);2、我们的实际背负重量相比传统方式要轻的多的多,其中基础装备(露营用具、备用衣物、其它杂物)总重在3kg多些,技术装备(冰爪、冰镐、绳子、头盔)在2kg左右,这也使得我们不需要一个能支持大负重的背包来装载这些物资。同样的,对于鞋子来说,如果身上背负的大负重,那就需要一双对脚踝有足够保护,对足弓有足够支撑的重型徒步鞋,而一旦重量下来不需要那么多保护和支撑的时候,就可以选用一些中型或者轻型的徒步鞋,甚至是越野跑鞋。就比如此次出行,我们所使用的鞋子就是SALOMON 3D FASTPACKER MID GTX,一双鞋子的重量才800g出头,仅仅比我Scarpa sl m3一只鞋子要重那么一点点,但是同样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与保护性能,而且更轻的重量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大大减少体力的消耗。想对其实仔细想想,很容易发现,往轻或者往重两个方向走,都会产生一个有趣的循环:所携带的东西越多越重——需要更好的负重性能和支撑保护性能:包和鞋子也越重——总体重量越来越重;所携带的东西越少越轻——更少的负重让你可以选择更轻的背包和鞋子——总体负重越来越轻。



再来说说安全方面的需求。

一次轻量化的出行,应该是有严谨的事前计划,考虑周全的计划不光能降低你最终背负的重量,而且也是降低意外和风险的有效手段。反过来,更轻的背负重量不仅能够让你更好的完成事先制定的计划,并且更高的灵活性也能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以及能更有效的在发生意外时自救或者救助他人。

事先计划,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想对以往来说已经变得非常方便了。网路上能找到的卫星地图已经非常丰富了,最简单的就Google Earth,部分地方的分辨率已经非常高了,甚至可以看见山上的小路。在分辨率较低的地方,配合地标文件,也是可以非常容易的判断出线路可行性的。GE作为导航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让你客观的了解将要所处环境的大概地形,以及可能碰到的问题,从而对选用装备能有所指导。使用GE进行线路设定和作为导航工具可以参考酱铺师兄有关的贴子和实例:http://www.jumperhomes.com/listNews.php?t_id=16。我们本次出行使用的导航是Nokia N95配合Smartcom GPS导航软件,在无向导的情况下也实现对大致行动线路的掌控。如果还能在网络上找到游记攻略一类的东西,那对线路来说基本能够实现了然于胸了。在走一些没有人涉足或者没有相关资料的线路的时候,最好能制作出一定密度的等高线地图,这些相关的东西网络上都能找到相关介绍,我也是新手,就不多说了。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和mega就是用利用这个方法配合打印出的卫星地图探访了一条从来没有被人介绍过的峡谷。



轻量化,减轻的是一个人的欲望而不是他的需求,换句话说,那些被从背包里拿出来东西都是用不到的,而真正用得到的东西则可以带的更充足和富余。除了之前说到,轻量化能够提供更高的机动性之外,轻量化还能够在安全方面提供更高的冗余性能,所谓冗余,很大一部分是靠相关备份的东西来实现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衣服能够轻100g,那么同样重量你就能多带一把小锤子,如果把充电器电源线截短到刚够用克,你又可以多带两节电池。就本次双人出行来说,帐篷双份,GPS双份,个人备份的不说了,爱水电有写个贴子,大家请移步吧:http://www.gearer.net/viewthread.php?tid=10666

从上边的东西应该可以看出来,只要准备和组织得当,无背夫、无后援以及无补给的实现其实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安全依赖背夫和向导其实在野外并不一定保险,而且在背夫或者向导出现意外的时候反倒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最后,说一句,轻量化其实不光是一项体力活动,而且更主要的一项脑力活动。不光要求在活动之前能够做好足够的准备,而且也要求在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所携带有闲的装备去实现各种不同的目标和碰到的问题。当然,这一切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你的需求。
发表于 2009-12-2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作业,
已细细阅读,
收益非浅
发表于 2009-12-2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老师,你这个包不能在碎石坡上拖行50米吧,恶呵呵……
发表于 2009-12-2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先生的装备总结帖终于出炉了。带那个折叠盔是不好的倾向,俺个人认为有些过度防护。
发表于 2009-12-23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想~~
发表于 2009-12-2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启发很大啊

谢谢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09-12-23 19:22 发表<br />
云老师,你这个包不能在碎石坡上拖行50米吧,恶呵呵……
<br />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拖着走这种事情我从来没有也不打算去干。

but,如果一切顺利,春节有望能用上可以拖着走100米的包,哇咔咔
发表于 2009-12-2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的积累对装备的选择也很重要吧
发表于 2009-12-2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拖着走100米的包是什么?
发表于 2009-12-23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彩云指南</i> 于 2009-12-23 20:20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拖着走这种事情我从来没有也不打算去干。<br />
<br />
but,如果一切顺利,春节有望能用上可以拖着走100米的包,哇咔咔
<br />
秘密!!!小心我们请你喝咖啡!!
发表于 2009-12-23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拖100米,直接拖到磨坊去磨成渣 。:)
发表于 2009-12-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杭叫獸</i> 于 2009-12-23 22:39 发表<br />
拖着走100米的包是什么?
<br />
有没有见过一群空姐上飞机——拉杆箱呗
发表于 2009-12-24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m小队~
发表于 2009-12-24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的轻量化不是拿钱砸出来的,是靠实战摸索出来的,支持亚美蝶老师.............
发表于 2009-12-24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那个保温壶失之交臂,哎......
发表于 2009-12-24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怎么被改成很亮的黄色了?基本看不清楚啊……
发表于 2009-12-2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SALOMON 3D FASTPACKER MID GTX 是全GTX鞋套,还是半鞋套?
发表于 2009-12-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这样的温度用不着保温壶,N,C的杯子,早上灌开水中午是热的,到晚上都不会解冻 (一定要喝开水的除外)

[ 本帖最后由 jnccyd 于 2009-12-24 10:24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2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实用非常有意义的文章。
出门在外还是要靠脑子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12-23 20: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