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kyline

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GPS的 搭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持机+Googleearth

正准备上GPS,此帖如同及时雨。
看前面几位高手的帖,似乎手持机+好地图应该是最佳搭配,而手持机最受限的是没有好地图。
我认为这个问题通过Googleearth的使用是能够解决的。我今年十月去穿上孟,行前先用Google规划路线,然后和向导电话联系证明利用Goolge规划的路线和传统的穿越路线是一致的,实际的穿越也证实了。那么中途计划有变如何处理?我想一是可以先在google上规划出几个方案,二是最笨可能也是最可靠的:打印。
不过我可能会上PDA,因为我本来就需要一台PDA,如果还能解决定向问题岂不是还省了一笔银子。
发表于 2006-12-2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持gps配合ge使用也是可行的选择。

但是应将标注好的waypoingt和track输入手持机,关键路点的编号和说明应该和地图相符对应。这很重要

同时打印幅面较大的地图,包括主要方向的透视。

情况有变需要变更线路,最好重新设计线路坐标...这时候手头有台ppc就方便多了。


贡献两篇文章。。里面有些内容或许有用

http://www.jumperhomes.com/moreNews.php?id=55

http://www.jumperhomes.com/moreNews.php?id=57

[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06-12-20 12:25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2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手持机记录的航迹导入GE后发现在很多时候GE会有几十米的偏差。
手持机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可以自定义坐标系,自定义北京54坐标系后配合大比例尺地形图就很方便。

[ 本帖最后由 Silvamar 于 2006-12-20 12:52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2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长线的话其实最合理的配置应该是PDA加手持机。PDA可以输入位图,支持的地图格式更广,地图来源也更多,适于做路线计划时用;手持机地图要经过矢量化,而且屏幕较小,但胜在耗电更省,机器皮实,适合行进中实时打点、判别方向位置时用。
发表于 2006-12-20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ppc-gps和手持gps都支持自定义坐标系。。

但是绝大多数gps的默认坐标系和ge的坐标系是吻合的,

都是通用wgs1984,不需要转换,精度也通常足够高。


而且,坐标系的切换使用不小心的话,
有可能造成数据读取,导入,导出,理解,共享的混乱。
也是要考虑的。


民用gps在稳定工作的情况下,30米以下的误差,是很正常的,

在接收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大的误差也有可能,

可能是地图误差,也可能是gps的误差,

嫌疑各占一半。

通常也不影响导航。


青鸟的说法我基本赞同。。

[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06-12-20 13:54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2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青鸟</i> 于 2006-12-20 13:18 发表<br />
如果是长线的话其实最合理的配置应该是PDA加手持机。PDA可以输入位图,支持的地图格式更广,地图来源也更多,适于做路线计划时用;手持机地图要经过矢量化,而且屏幕较小,但胜在耗电更省,机器皮实,适合行进中 ...
<br />

基本赞同
所以我出行前用PC+GE规划路线
上山时只用手持机,而且只开等高线地图
发表于 2006-12-20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标系的转换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PC版的Ozi支持不少坐标系,可惜不包括BJ54,PPC版的Ozi支持的坐标系较少。大部分麦哲伦手持机都支持同屏显示主、辅两个坐标系,同时显示WGS84和BJ54坐标是毫无问题的。

即使是已显过时的GPS315也可以同屏显示主、辅坐标系。

[ 本帖最后由 Silvamar 于 2006-12-20 20:04 编辑 ]
DSCN3162-1.jpg
发表于 2006-12-21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多位推荐的
http://www.bbbar.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20296&page=1

这个地址好像上不去啊
关站了?
发表于 2006-12-2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bbbar最近有问题。。。这篇和HyperGun 转的磨坊那篇是一样的。。

翻翻看磨坊那个吧。。

不过,是在下几个月前的观念,
现在觉得,在ge标注kml和路点,航迹可以互转的前提下,
手持机也可以纳入“系统”的,也准备添一台。
发表于 2006-12-21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是不是螺旋天线的只有麦哲伦的“老款”?
貌似选择很少啊
发表于 2006-12-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ureal</i> 于 2006-12-21 13:32 发表<br />
目前是不是螺旋天线的只有麦哲伦的“老款”?<br />
貌似选择很少啊
<br />

4叶螺旋天线的经典机型:麦哲伦 子午线、探路者系列
再就是上一代的315,可惜都已经停产了
被不同档次的探险家所替代

其实没必要追求4叶螺旋天线
信号的强度、稳定性还与电路结构等因素有关

新出的探险家系列是最新一代的平板天线
比上一代4叶螺旋天线的315强多了

我亲自测试过子午线、探路者、探险家
初始化速度:子午线=探险家>探路者
信号强度、稳定性:基本相当

灰灰不是进了探险家500吗,来说说感受吧 ^_^
发表于 2006-12-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ilvamar</i> 于 2006-12-20 19:57 发表<br />
坐标系的转换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PC版的Ozi支持不少坐标系,可惜不包括BJ54,PPC版的Ozi支持的坐标系较少。大部分麦哲伦手持机都支持同屏显示主、辅两个坐标系,同时显示WGS84和BJ54坐标是毫无问题的。<br />
<br />
即 ...
<br />

在那个手持机没有地图功能的年代
315的确是经典产品
发表于 2006-12-2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就在探险家300和探路者标准版之间徘徊

如果说螺旋天线信号强一些的话,我愿意牺牲电子罗盘,温度计,气压计来换取更好的信号
发表于 2006-12-2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ureal</i> 于 2006-12-21 13:32 发表<br />
目前是不是螺旋天线的只有麦哲伦的“老款”?<br />
貌似选择很少啊
<br />

呵呵,看来被误导不浅啊。螺旋天线并不是麦哲伦的专利,garmin的7系列机器都是螺旋天线,甚至包括很老的机型如美洲豹12XL等机型也是螺旋天线。
发表于 2006-12-2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哲伦315、garmin的72都是上一代的螺旋天线
比如Sureal 兄看中的探险家是最新的平板天线
效果比上一代的螺旋天线好多了

灰兄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探险家500的实际使用效果
http://www.gearer.net/viewthread ... D%CF%D5%BC%D2%2B500
实践出真知
发表于 2006-12-21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麦哲伦探险家系列使用的平板天线性能已经比较好了,据国外做的子午线与探险家500的测试结果,探险家500的接收灵敏度在水平和垂直状态下基本没有差别。与麦哲伦经典机型子午线系列相比,探险家500的接收灵敏度只略微低一点,而且差别也是很小的。
发表于 2006-12-2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Silvamar</i> 于 2006-12-21 17:45 发表<br />
现在麦哲伦探险家系列使用的平板天线性能已经比较好了,据国外做的子午线与探险家500的测试结果,探险家500的接收灵敏度在水平和垂直状态下基本没有差别。与麦哲伦经典机型子午线系列相比,探险家500的接收灵敏 ...
<br />

没错,我实际测试中,初始化之后,子午线、探路者、探险家的信号没有能感觉出来的区别
只有仪器能测出来那种细微差别
发表于 2006-12-2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在实际工况下的测试,或许有所不同?
比方峡谷或树林中。

我还没有用过四螺旋天线,但是还抱有一点希望,希望能灵敏些,定位快些,呵呵。
发表于 2006-12-2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外的测试结果,测试时间为40分钟,主要测试定位的偏差和可用的卫星颗数。左纵坐标是定位偏差(米),右纵坐标是可用卫星颗数,横坐标是时间,蓝色为子午线,红色为探险家500。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在初始时定位波动较大外,子午线定位总体较稳定,信号接收灵敏度也较探险家500高些。另外在弱信号条件下测试时,子午线的表现稍微优于探险家500。

[ 本帖最后由 Silvamar 于 2006-12-21 22:35 编辑 ]
devvstime.gif
发表于 2006-12-2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Garmin小博士与子午线的对比,可见两者的接收灵敏度相差较大,另据介绍在市内信号较弱时小博士的表现明显较子午线差。
tripdatagrm.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6 03: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