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i>快乐乌鸦</i> 于 2006-10-8 15:59 发表<br />
把各种南北朝野史正史交叉比照应该能管窥一豹。<br />
我极度怀疑陈当时有一整套极其有效的信息传递指挥体系。<br />
古代冷兵器大兵团作战的指挥一直是个大问题。<br />
在一个区域内,几十万人如何展开并有效指挥真是个头疼的 ... <br />
其实古代冷兵器大兵团作战的指挥是有一定手段的.
利用音响效果,如锣鼓者传达信息,在战国就比较成型了.而且并不是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么简单的
鼓点和节奏有不同的意思.类似解放战争时期的司号员,都是有专职的.
不过由于双方都能听见,所以意思是保密的.完全是各方的内部约定.
其他手段还有旗语,旗语所表达的意思可以更复杂.但受制于视觉障碍.
最终手段当然是传令兵了.其实也是专职干部,通常是中军亲兵营的一个专职部门.而且这些人都是有级别的.
不过参考明清两代的政府军战争(农民军不算哈),总体来说参战人数都没早期那么夸张.不得不让人相信是古人夸张了.
例如松山会战,明军投入14万人,八大总兵,清军投入满汉八旗12万.这可是关乎国运的大会战,双方都压了全部码子
乾隆年间新疆平叛,总动员80万人,但只有14万用于新疆作战.其余人都在搞后勤工作,据说当时起运8斤粮运到的时候就一斤了,
而且,14万作战部队分部在新疆几个地点,讲单次战役的话可能连8万都不到
总不能说明清两代的技术手段和人口密度反而不如秦汉三国吧
[ 本帖最后由 痛苦的小猪 于 2006-10-9 17:1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