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11|回复: 33

接缝地方防水的一个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拾东西找到一个手套 防水的材料 但是接缝没有压胶 虽然不是很好 但是处理一下冬天滑雪应该还行

做压胶肯定是不现实了 找找身边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正好找到了环氧树脂 就是一个a胶一个b胶混合固化的那种 用牙签在接缝处涂了薄薄一层 现在正在等着干 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

哈哈~
发表于 2006-10-2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环氧树脂比较硬,还是聚氨防水涂料酯比较好用,缺点是开封后不易保存,需要很密闭的容器...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比较方便买到小包装的 不知道聚氨防水涂料酯最小包装要多少? 硬度现在慢慢已经显现了,还好手套需要处理的地方大多不需要折叠~
发表于 2006-10-2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的是1.5公斤的,40多元...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估计一个合适的密封盒子要比原料都贵 这周日去看看~
发表于 2006-10-2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内压胶的方式似乎真的已经老了!

让更方面简洁的外压胶时代到来吧```

呵呵``
发表于 2006-10-2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使用压胶条而不是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工艺.

一件冲锋衣,在压胶机上过一道,最多冷却几秒时间,随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如果使用涂胶,那么干燥时间将几百倍超过压胶工艺.

那么,为了储存这些等待干燥的半成品,生产车间要扩大上百倍,雇员要增加20%甚至50%.  尤其是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时间将大大延长.

于是,冲锋衣的价格可能会达到航天服的水准.
发表于 2006-10-2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办法我试过,不行。
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一弯折就掉了。
发表于 2006-10-2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的有些道理,不过我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胶水干燥速度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就有8秒就干燥装箱的家具漆)

不过现在不是有超声波焊接了嘛?这个问题似乎早就解决了,价格也没高到航天服的水准。
问题的关键我觉得有两个。
1:成本
2:强度
外压胶似乎比内压胶或超声波的成本都要低吧?而且似乎操作也简单,修补也方便。至于美观问题就要见仁见智拉;强度涂胶的强度应该是最好(不过好象没人做),内压胶似乎略差于外压胶(压胶表面外部明显平整于内部),超声波的没有用过,不好说(不过有用在包上了,应该不会太差的)

综合来看,我觉得目前来说,外压胶是比较好的。
发表于 2006-10-26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压胶也是完全不可取的.

首先,为了保证重量和成本,压胶条应该在一个合理的情况下尽量薄和小.

而如果放在了面料外面,为保证压胶条足够耐磨损,压胶条要更厚,但是的贴和力会因为厚度而下降.

激光切割,超声波热贴合才是发展方向.
发表于 2006-10-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限制超声波的发展应该是设备成本问题.

激光切割,准确定位的半成品贴合. 最麻烦和成本高的应该是各部分半成品的整体贴合.这里边可能需要立体模型来保证贴合尺寸和准确性.

当然,也许工厂里有更简便的方法也说不定.

理论上讲,超声波焊接技术可以将贴合表面的物质互相溶接到一起,强度足够服装使用甚至背包使用.

但是从实际的例子里来看,强度确实不行.

我测试过的某款国产产品,在经过7次洗衣机洗涤之后,有翘起现象.
某国外品牌全贴合背包也在使用了2个月之后出现开缝情况.

目前来看,应该仍然是工艺不过关.

PS:我认为很大程度与户外产品均为复合材料有关.随便什么面料都是几层复合.也包括防水层.

贴合工艺是面料与复合材料贴,那么复合材料自身的粘合力就是决定服装强度的关键.

而为保证透气,防水层的贴合力又必然较小,于是矛盾就出现了.
发表于 2006-10-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发展方向没什么好争论的。一来咱不是内行,二来这个要靠历史来检验。

但是对于外压胶,我有不得不谈的几个看法。
1:强度?为什么外面就需要更厚?或者更耐磨?
难道你认为胶条在内部没有磨损吗?(我的几件内压胶的服装都有细节处压胶磨损或剥离)
通过合理的设计,一些高磨损的部位是可以跟压胶避开的。
2:帖合力度。这个诚然跟胶条厚度有关系。但是不要忘记了,帖合面的好坏也起很大的作用。
内部压胶处的线缝都是卷了好几层布的,很不平整。而外部就不同了,只有一条缝两片布。
3:有些部位内压胶其实是解决不好防水问题的。比如有些┣地带,水会沿着线缝渗透进来。

另外说一个技术,膨胀线技术........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10-26 12:27 编辑 ]
发表于 2006-10-26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bluesboyt</i> 于 2006-10-26 12:22 发表<br />
对于发展方向没什么好争论的。一来咱不是内行,二来这个要靠历史来检验。<br />
<br />
但是对于外压胶,我有不得不谈的几个看法。<br />
1:强度?为什么外面就需要更厚?或者更耐磨?<br />
难道你认为胶条在内部没有磨损吗?(我 ...
<br />

回答1

我觉得这个问题你不该问.

别说外压胶,我的一件 GORE-TEX PACKLITE(R) 就在使用中被树掀起了1厘米大小的膜,都可以看到面料基布了.

在这样的破坏和磨损下,你觉得外压胶条是否应该更耐磨?
000536085_4c50f1625db8d7aa6246573bae9dc5c7.jpg
000536149_c8236d1056327356f2716318065adf18.jpg
000536150_95122afb9d1a16f6bfebaf26f2c328cc.jpg
发表于 2006-10-2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压胶磨损和剥离主要是不断的揉搓而形成的,而不是磨损.
发表于 2006-10-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再说 膨胀线技术........

早期也有膨胀线技术,记不太清楚,回头查一下.好象是埃及的某种棉花.

化纤类的膨胀线技术俺就完全不知道了.

但是从VIUDE 1.7帐篷的变化,应该可以判断膨胀线技术并不成熟.

更主要的,即使成熟的膨胀线技术.对于服装这种极恶劣的产品而言.是否适用呢?
既然膨胀,必然有弹性,既然有弹性,必然会被压缩,那么,服装承受拉力的时候是否会在膨胀线针孔的位置出现漏水点?

喂,老兄.你的冲锋衣下雨的时候完全不能动啊,否则会漏水.

当然了,这一起也只是说法,真正膨胀线到底怎么样,我也没见过.没有发言权.
发表于 2006-10-2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破损是后果,是个表面现象,我觉得有因及果是正确的,而由果及因往往是不科学的。
破损的问题实在是十分复杂的.....
2:"搓揉“,你的 提法很正确。请问”搓揉对压胶粘合强度破坏大还是磨损?肯定是搓揉啊!
3:你也知道基布跟内膜之间是胶合的,本来已经不很牢靠了。还要在上面粘上一层岂不是更加的不牢靠??呵呵。外部压胶是直接与基布粘合,粘合强度怎么也要好的多。
发表于 2006-10-2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你帖的几张图片,破损的地方可都不是压胶的线缝处呀?
这个跟压胶强度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关于膨胀线,我的意见跟你的基本上一样,我的意思是,一个新的技术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技术。
并且,即使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由于别的非技术原因也可能得不了认可。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6-10-26 12:53 编辑 ]
发表于 2006-10-2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讨论的都是大课题,鄙人认为这样的话题要站在足够的高度和认识上谈论在有意义。只有消费者领域认知程度的理论来忽略某部分的细节,却死扣其他一些部分的细节,这样的失重难有全局观点,各领域和行业的重叠已经非常频密了。

‘膨胀线“一词是从哪来的?
我所了解的,这些技术目前比较多应用在帐篷接缝的地方。但那线的工作方式是不吸水、不导水,所谓膨胀那只是不知道怎么传起来的民间传说罢了。而且它往往和硅胶涂剂配合使用。
发表于 2006-10-26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seam grip是比较好的选择。价格也不贵。
发表于 2006-10-2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bluesboyt</i> 于 2006-10-26 12:48 发表<br />
1:破损是后果,是个表面现象,我觉得有因及果是正确的,而由果及因往往是不科学的。<br />
破损的问题实在是十分复杂的.....<br />
2:"搓揉“,你的 提法很正确。请问”搓揉对压胶粘合强度破坏大还是磨损?肯定是搓 ...
<br />

你要分清楚,刮擦磨损和揉搓哪个对于服装外层磨损大.

内层不存在刮擦问题,而外层呢?

另外,也请仔细看我的帖子.

我所提到的内层贴在膜上,是建立在无线缝工艺上的,而不是有线工艺.  传统冲锋衣,压胶条并不受力.受力的是缝线

[ 本帖最后由 梧桐的灰烬 于 2006-10-26 14:2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5-19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