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reamerz

有一关于鞋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梦的经历好可怕。
可能需要一双比较厚的橡胶鞋垫(一般EVA的还不行),来调整脚和鞋的关系了。
发表于 2007-3-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dreamerz</i> 于 2007-3-2 10:20 发表<br />
高帮也会滑的,还是要契合,我走船底顶时,地形多变,脚在TORRE里不光前后滑、还左右滑,跟香蕉船一样。是我这方面问题最严重的鞋。<br />
<br />
高帮鞋可能在下坡时相对容易解决,但有个问题,上升时高帮对脚裸的限制始 ...
<br />


我就一双登山鞋鞋,应该就是Torre(帆布鞋面的),去那里我都穿(船底顶,小五台,贡嘎),你的这些情况我都没有。

我觉得是码数不合,否则就是RPWT,:P
发表于 2007-3-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靠鞋是很难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句俗话:横切伤脚踝。这其实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时候地形原因比鞋子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
举个切身的例子,元旦穿着单层高山靴走了小五台的四个台,最为险峻的北东山脊不是问题(当然大小于兄弟开路很好,一起走的朋友都很有经验),让人烦闷的却是中东山脊,特别是无积雪的坡度较大的草坡,高山靴对脚踝有着极其良好的固定支撑与保护,但是身体加上包的重量,再加上坡度因素,整个脚面以及脚趾就被往一个方向挤压,侧身下问题同样,因为坡度大而且不是台阶面,脚部极其痛苦。
发表于 2007-3-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dreamerz</i> 于 2007-3-2 10:20 发表<br />
高帮也会滑的,还是要契合,我走船底顶时,地形多变,脚在TORRE里不光前后滑、还左右滑,跟香蕉船一样。是我这方面问题最严重的鞋。<br />
<br />
高帮鞋可能在下坡时相对容易解决,但有个问题,上升时高帮对脚裸的限制始 ...
<br />


尺码肯定有问题。

我认为鞋子最重要的是鞋底。

鞋底+楦型+材料+工艺=好鞋

但是这样还是不行的,大家不要认为有一双好鞋就可以了。这才是第一步。

1:尺码,所有人的脚都是不同的(包括脚型跟用力方式)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太可能去定做鞋子。怎么办?

鞋垫+袜子。

2:用途,不同的用途决定了一双“好鞋”是否真的会让你舒服。TORRE的长处是负重(重量级徒步鞋都这样)在UL患者的好鞋定义里可能是
不需要这样的类型的。全能鞋才更合适。

3:这些都解决了,还有一个关于RPWT的关键。所有的装备到最后还是人在使用,人才是最重要的。包括生理跟心理上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7-3-2 17:20 编辑 ]
发表于 2007-3-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目的是:保证脚的舒适。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却在一开始就被限定在装备的改造这一方式上了。这是不是有点过迂了呢?可以试试侧着下啊。如果真有那么一双永远不顶脚尖的登山鞋出现了,从某方面来说,说不定还是一种不幸!因为长时间正面下山,不知不觉就会损伤膝盖。脚趾顶鞋尖,正是鞋在告诉我们,我们下山的方式有问题。痛,有时是有益的警报!
发表于 2007-3-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个无蚊夏!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夏无蚊同学的思维方式很有建树,非常欣赏这种突破常规桎梏的习惯和态度!

呵呵,承蒙大家关心,可能我文字上夸张了小小......不过确实尴尬,这双人人称赞的好鞋在我穿了2年多、已经开始漏水后才意识到不太适合自己的脚,相当后知后觉啊......
当年买TORRE基本是被外型吸引的,先上了42码,小雨天出去走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压迫小脚趾很不舒服,回去换。结果没有宽版只好选择43,松,觉得还好。买了就在冬天去四川甘肃自助旅行,记得在九寨里溜达时,鞋带老松,烦了就绑的死紧,结果只走了几个小时的铺装路就导致膝盖以下部位严重受伤,一个多月才好过来。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磨合?

爬山时,尤其下坡脚在鞋里滑还是感觉比较明显,上次船底顶撞的厉害些。因为地形复杂多变,攀爬动作多,脚落地也多数不是平稳的,感觉在一些狭窄的小径上横向的细微位移会让人底盘不稳。
在上升坡度大时,高帮的限制确实很大,我经常就是着力点边成鞋跟部位,很难受。难享受齐人之美啊!

因为我膝盖的隐患,下坡也是非常小心的。现在使用双杖,在使用过程中调长手杖缓冲向下的力,但时间长了发现反复重复这个“向下动量增加——制动缓冲”的过程不但很影响速度和时间,而且令膝盖在这个过程中承受压力的感觉更长、时间更明显。上次上船老天保佑膝盖没闹,所以这个状态我觉得用手杖实在太累人,结果索性拿在手中预备着,按正常速度让自己落地,反而好了很多,节奏也很重要。
扯远了...............

TORRE我并不很在意了,毕竟它对我的意义更多是配牛仔裤用,南方用的上这种鞋的机会比较小。
刚开始说的一些不适感觉并不因为TORRE而起,我穿过两个不同鞋型出来的MONTRAIL MARA,一双压迫脚面无法忍受,一双宽松但根本不能走太多,因为松动所以很容易顶脚趾。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的焦点还是顶楼的问题:解决脚在鞋内滑动靠的是哪些设计和原理,真正舒适的感觉应该是怎样的。

大家继续。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7-3-2 22:40 编辑 ]
Montrail mara 1.jpg
Montrail mara 2.jpg
发表于 2007-3-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分用途。

场地短跑、公路马拉松、越野马拉松、徒步、背包...对所谓“裹脚性”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别。
简单的说越紧的越不会滑动,但也越不长久越不能负重。

负重的鞋子甚至是需要一点点滑动的。第一天徒步10个小时,第二天你会发现你的脚肿了大半号。(长度变化忽略不记,主要是会肥大不少)

PS:岩鞋甚至要小一号(更多)才能满足岩壁上对“裹脚性”的要求。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7-3-2 23: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bluesboyt</i> 于 2007-3-2 23:02 发表<br />
还是要分用途。<br />
<br />
场地短跑、公路马拉松、越野马拉松、徒步、背包...对所谓“裹脚性”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别。<br />
简单的说越紧的越不会滑动,但也越不长久越不能负重。<br />
<br />
负重的鞋子甚至是需要一点点滑动的。第 ...
<br />

呵呵,你把题目说的更大了!
我本来就觉得,如何描述这一基本工作原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变态人士就够困难了,你现在还提出了分类区分的方向,俺找不着北了......
发表于 2007-3-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要分类哦````先决定用途才能决定鞋子,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bluesboyt</i> 于 2007-3-2 23:12 发表<br />
确实是要分类哦````先决定用途才能决定鞋子,
<br />

应该是说,先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别鞋的特点描述其对脚起到鞋内制动、稳定的工作原理。
发表于 2007-3-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城市使用,我现在脚上的ANTA就很裹脚。左脚一点也不滑,右脚有轻微滑动。(我是属于比较敏感的类型)

要上PP吗?嘿嘿```161108专业跑鞋

[ 本帖最后由 bluesboyt 于 2007-3-2 23: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bluesboyt</i> 于 2007-3-2 23:17 发表<br />
如果是城市使用,我现在脚上的ANTA就很裹脚。左脚一点也不滑,右脚有轻微滑动。(我是属于比较敏感的类型)<br />
<br />
要上PP吗?嘿嘿```161108专业跑鞋
<br />

欢迎分享啊!
不过我重申,我意在找人调侃鞋对脚的制动原理,而非选鞋建议。
针对的主要是复杂地形的山地活动类用鞋。
发表于 2007-3-2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鞋的制动?你是专指内部的制动吧?

这方面我觉得该看看凉鞋的设计。鞋底+几根织带就保证了脚的基本稳定,越简单的越难。

足跟是要最稳定的,通常都是比较紧的夹住,用料也最猛;
然后是足弓部分,只要提供一定的支撑。
脚掌部分则是比较麻烦的,通常不同类型的鞋子区别就在这里。
宽度、形状、弯曲点的设置...

裹的太紧控制性最好,但是时间长或负重的情况则很不利。(跑题了??...呵呵)

鞋地内面跟脚底的摩擦应该也提供不少制动力,但是似乎没见过把鞋垫做的很粗糙来增加摩擦力的。我想鞋底还是支撑为主,而帮面则负责把脚“制动”在鞋底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就是想搞明白内部的制动,而且这种制动营造的是舒适的脚感。
尤其是下坡时能不顶脚趾。
发表于 2007-3-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梦在钻牛角尖了!千万不要这样哦。

其实下坡的时候脚尖朝前的动作肯定不是最好的,不该是最常用的动作哦。

舒适有两个条件,1:合脚2:柔软
可惜这两个素质表现在鞋子上是固定的。(现在的鞋子还没学会自适应调整)
但是我们的脚是不固定的,所处的环境也是不固定的。

打个比方,散步穿很合脚的鞋,跑起来可能就会松了。
越野跑时很合脚的鞋,停下来你可能发现自己的脚受伤了。
发表于 2007-3-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在于脚背。相对而言人的脚背处可活动的关节少不同人群脚背尺寸的差异也较小,而且对于制鞋工艺的要求更低。
脚.JPG
DSC06747.JPG
发表于 2007-3-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高手的分析有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sboyt兄:
呵呵,你一番话确实有警醒的作用哦!
确实有点钻牛角尖,不过我也说不上这是在保持思考的习惯,还是无益的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因为我知道,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真正从实践上解决这样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的试穿,寻找适合自己的。否则真的就要站在设计者或生产者的角度,这种思考才比较实用。
可能人忙完了就容易空洞,闲来无事的想法。

MHW兄:
脚背的构造差异可能真的不大,但拱起的幅度相差还是很大的,有的人脚背很高。
作为生产的角度,可能还是要根据大量的采样获得一个最大覆盖面的平均值。
发表于 2007-3-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鞋带是干吗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6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