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26|回复: 74

大红虫上找bu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低搞到了大红虫SA800,五一期间带去毕棚沟-长坪沟穿越。露营两晚,海拔大约3.6km,温度大约-5度。

总体感觉大红虫包保暖效果不错,但细节设计还不够。

1、拉链
YKK拉链,不算多大,而且不是那种双面两个拉链,拉链末尾会脱离,拉链头也不带荧光,所以使用起来不方便。
另外拉链是在睡袋中间的,而不是常见的侧面拉链,这样晚上如果热,拉开拉链透透气,很容易着凉,这样我不得不穿着抓绒衣睡觉。

2、存储袋
大红虫没有存储袋,只有一个压缩袋。

3、配色
大红虫,从睡袋到压缩袋,都是清一色的红色,颜色我个人觉得,比较丑陋,看起来刺眼。

4、面料
据说大红虫采用的是防泼水的面料。经过两个晚上的使用,我发现睡袋还有结露问题。第一晚我将睡袋放在一个bivy中,因为怕帐篷结露滴水,结果早上发现睡袋湿漉漉的,只好用纸擦拭。第二晚上开始也放在bivy中,还是湿漉漉,后来将大红虫拿出来,过阵子后,表面还是有些湿。我怀疑是否睡袋面料造成这种现象,抑或低温下睡袋都是如此表现?

结语:
大红虫的特点是采用高蓬松度的羽绒,达到轻量的效果,但如果仅此而已,则难以与SD、MHW等大牌睡袋匹敌,价格方面亦无甚优势。希望大红虫能够走出所谓“中国设计”的YY,拿出自己的卖点来,光靠中国市场显然是杯水车薪。建议走网络定制直销的路子,而非走层层代理剥削的不归路。

[ 本帖最后由 xgwu 于 2007-5-8 09:31 编辑 ]
发表于 2007-5-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水电兄,这可能是最早的关于大红虫的体验报告吧。

上方开拉链的设计,其实我自己也有过摇摆,从高海拔高寒地带看,上方进入比侧进要省力气。但同样如果通过开拉链调节温度就有难度。所以我认为这种设计是在贯彻朴素的态度——有针对性的、直接达至使用目的。细节上可能需要点时间习惯吧。

至于睡袋外面湿,要考虑是否身体排放的水气,这个材料是有良好透气性的。

层层代理剥削的不归路................这样说太偏激了点吧。
发表于 2007-5-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更多的声音,更希望水电做的更好,坚持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红虫这种东西,价格昂贵,属于小众中的小众,跟乌鸦杂货铺的性质完全不同。国外的有些大牌,如Stephenson的帐篷,就是通过网络定制,然后生产出品的。与其搞代理,为了市场不断妥协,最后广种薄收;还不如精益求精,独树一帜,打造出真正的王牌。
发表于 2007-5-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设计都有利弊,关键在权衡
上方开拉链也是如此

如果只是表面有结露,而没有渗入
恰恰说明防水性好呀:)

“建议走网络定制直销的路子”
这句说的好:)
发表于 2007-5-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袋表面湿应该是排汗的原因,我之前用camp arctic 6000 ,在海拔4000左右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

想想也很好解释,身体排出的水分在睡袋表面遇到冷空气就在外层材料上凝结,早上看起来就湿漉漉的了
发表于 2007-5-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彩云指南</i> 于 2007-5-8 11:35 发表<br />
睡袋表面湿应该是排汗的原因,我之前用camp arctic 6000 ,在海拔4000左右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br />
<br />
想想也很好解释,身体排出的水分在睡袋表面遇到冷空气就在外层材料上凝结,早上看起来就湿漉漉的了
<br />


主要还是是空气温度差导致的吧, 如果人体排出水分,还要钻出睡袋羽绒层到达外表, 这排水的概念和桑拿差异就不大了;
发表于 2007-5-8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订制只是照搬西方的东西,一来人家网络商务发达、基本人人会用,二来消费群体庞大即使小众也可以支撑商家的收支平衡,可中国的这点小众够吗?估计几只手就数完了。
再说,即使是有经验的玩家,可能很多也希望能参考一下实物,毕竟有如此水平的国产产品,还是应该让大家实物感受一下的。

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消费者总把商家当天敌。

希望继续大红虫讨论,不歪楼。
发表于 2007-5-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xgwu 的帖子

1、拉链
YKK拉链,不算多大,而且不是那种双面两个拉链,拉链末尾会脱离,拉链头也不带荧光,所以使用起来不方便。
另外拉链是在睡袋中间的,而不是常见的侧面拉链,这样晚上如果热,拉开拉链透透气,很容易着凉,这样我不得不穿着抓绒衣睡觉。

问你个问题
你是穿着抓绒衣睡这个睡袋的?环境温度为-5度?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是估计的,没有实测。穿了抓绒衣睡觉,这样胳膊拿出来,就不会着凉。
发表于 2007-5-8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次去玉珠,同行的带了条顶级红虫,在西大滩闲着没事与我的CWM900PK
重量上红虫好于CWM
防拨水上相似
蓬松情况上红虫好于CWM
至于前开拉链,我觉得好,这东西毕竟不是为伸脚散热设计的
整体做工上个人感觉CWM好于红虫

这次还有就是玫瑰的背包让我眼前一亮,从设计到做工到面料,个人觉得都无可挑剔,打算过阵子搞一个来好好感受下

[ 本帖最后由 jnccyd 于 2007-5-8 13:54 编辑 ]
发表于 2007-5-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彩云指南</i> 于 2007-5-8 11:35 发表<br />
睡袋表面湿应该是排汗的原因,我之前用camp arctic 6000 ,在海拔4000左右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br />
<br />
想想也很好解释,身体排出的水分在睡袋表面遇到冷空气就在外层材料上凝结,早上看起来就湿漉漉的了
<br />

彩云兄 camp arctic 6000 ?
600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SA1200,温标是-22度;CWM温标是-40度。
发表于 2007-5-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测评!大家继续找Bug~

原帖由 <i>xgwu</i> 于 2007-5-8 09:26 发表<br />
4月低搞到了大红虫SA800,五一期间带去毕棚沟-长坪沟穿越。露营两晚,海拔大约3.6km,温度大约-5度

。<br />
<br />
总体感觉大红虫包保暖效果不错,但细节设计还不够。<br />
<br />
1、拉链<br />
YKK拉链,不算多大,而且不是那种双面两 ...
<br />

回答几个问题:
1 关于拉链,这次你用的是5#YKK翻转拉头,拉链下面没有选择闭尾的结构,而是选择了单开的(就像是
夹克衣的拉链),目的是增加开口下部三角区抗拉扯的牢度,拉链应该是正常拉开,而不是拉脱。
侧面的拉链结构用于低克重的大红虫子睡袋(400克以下),而且选用了全长双开拉链(下面可以拉开散热)。
2 你用的那个既不是压缩袋也不是放松袋,这两种袋子正在设计中。
3 关于配色,在此借此帖再次征求一下意见,因为有太多个人因素。
4 水汽问题考虑一下你用的Bivy是不是足够的透气?如果是封闭的帐篷就没有必要用Bivy,对于小量帐篷的滴
水大红虫一般还是可以对付的,液态的水很难漏进去。
5 商业模式还是要听大家谈。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喜欢绿色、蓝色,红色,特别是鲜红,实在是不喜欢。

压缩袋、放松袋设计好后,最好可以单独购买。
发表于 2007-5-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颜色,我个人感觉还是那种暖色调比较好,看起来比较平和,而且在阳光下不那么刺眼,或把内胆换成艳丽的颜色。

中间开拉链,也是很不错的,只要是复合了睡袋的整体设计和要求就好。
发表于 2007-5-8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像以前的sanfo大青虫?干脆搞个毛毛虫系列,不同颜色不同的温标...:)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颜色如果可以定制,最好啦。
发表于 2007-5-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xgwu</i> 于 2007-5-8 13:57 发表<br />
SA1200,温标是-22度;CWM温标是-40度。
<br />
这两款睡袋采用了不同的温标评价体系,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最好有同学把这两款睡袋实地测试对比一下。。。
发表于 2007-5-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jameszhou</i> 于 2007-5-8 11:44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br />
主要还是是空气温度差导致的吧, 如果人体排出水分,还要钻出睡袋羽绒层到达外表, 这排水的概念和桑拿差异就不大了;
<br />

对的,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能没有表达清楚。

to 双剑橡叶兄,是600,手误

大红虫用红色我个人挺喜欢,暖色调不会让睡袋看起来就觉得很冷。不过水电兄可能的确应该考虑一下配色问题,有些买家看东西的第一指标不是性能而是好看不好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