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1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花岗岩Nimbus Latitude解读
[upload=jpg]fyzw_200581319331.jpg[/upload]
之后是这款背包的铭牌
[upload=jpg]fyzw_20058131947.jpg[/upload]
密密匝匝的针线,在预示着什么?
其实背包刚到手的时候给我影响最深的却是……
[upload=jpg]fyzw_200581319436.jpg[/upload]
仔细看在手的着力处,这是老美在炫耀他们的工艺吗?
一个个细细的防滑颗粒,再加上很完美的弧线设计,徒手、戴手套都会有很好的着力。
[upload=jpg]fyzw_200581319535.jpg[/upload]
这就是花岗岩引以为豪的高科技产物织物,虽然只有70d,但是每款包都经历过超过2000英里的破坏性测试。很多朋友都对这一层薄薄的面料很没有信心,难怪花岗岩的质量保证书上会多出了这么一句“这里面请包括由于您‘我不相信它’而进行的修理!如果它(指您自己的修补)已经足够好了,我们将让它变得更加严谨!”看来对于这么轻薄的面料已经有人动手想办法使它变得“更加结实”了。不过美国人的理念永远都是高科技至上,用手去感觉花岗岩的Cordur面料因该就是 杜邦公司出品的但是又好像在上面还有一层复合物。花岗岩的载物带比塑料带都轻,但是坚韧度却丝毫不差,就是因为在面料上面有一层含“硅”的涂层使得抗撕裂性大大增强。不知这款包的包体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设计。能让花岗岩的工程师这么有信心!商业机密我们也不去研究了,面料的耐磨性怎样看来还得以后使用中来看了,但是我对于它还是相当有信心的毕竟是“杰出材质奖”的获奖者!
[upload=jpg]fyzw_200581319622.jpg[/upload]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得出来这个60L的背包面料搭配的很有讲究。最特别的地方是在中部,也就是说明上经常提到的面板。使用的是一种非常有弹性的面料,感觉很像杜邦公司开发的spandex,(这种材料是一种高弹性纤维由PTMEG(聚四甲撑醚乙二醇)与过量二异氰酸酯反映制取,所得聚合物用二胺在溶液剂中使链延伸,再纺成纤维。由于中间的加工过程可控性很大,所以spandex的可塑性非常强,可制成不下20种特殊功能的面料。)目前也有很多背包在使用这种面料或者是类似的面料,但是像花岗岩这样大面积的使用弹性面料,无疑使背包的空间有了更大的伸缩性。难怪60L的背包看上去就想是50L的那般大。但是背包弹性大所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装包的难易程度。要是外料带了弹性无疑给装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是花岗岩高就高在这里,在包体的内部加了两条横向的压缩带用于整理内部装备,即便是包已经被撑得满满当当了,通过压缩带的压缩“面板”同样可以非常轻松的合拢!很成熟的设计、使用起来也非常的贴心,彰显国际一流品质!
[upload=jpg]fyzw_200581319658.jpg[/upload]
轻量化的浪潮逐渐席卷了整个户外界,包包越来越小的同时睡袋仓就被理所当然的节省掉了,现在看来好像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有了像cerrotorre delta50那样的侧面大拉链仿佛人们已经淡忘了睡袋仓。但是这个家伙一来就圆头圆脑,没睡袋舱吧有大拉链也算。可是5555……尽然没有放小东西的头包!这实在是有点不爽,快被气死的时候往上一看----我靠!豁然开朗!你小子,原来在这呢!!这才明白了什么叫Internal Lid(内置顶盖)!
[upload=jpg]fyzw_200581319728.jpg[/upload]
别说自从发现了这个“内置顶盖”就惊喜连连,我被一个一个的新发现冲击的都快站不稳了……
1、 这娃脚底下还踩着海面呢!本来觉得带个袋子已经挺够意思了,一摸感觉还有东西,自己一感觉,带孔的泡棉!这玩意做底子,头包里什么东西都敢放了^0^
说明书上这样说“这个‘隐藏的包盖’底部有泡沫可以很快地被移动到你的帐篷之内”
2、 能拆能卸真方便。和包体连接使用的两个多耐福的卡扣,包体外面的大拉链从上从下都能拉。从上面拉开直接就可以取出来。一物多用,以后出门走长线用80L的背包的时候贵重物品照样可以用它装!
3、 做工一流!做工细到什么程度,我几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只能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献给了这一个小小的“顶盖”。毫不夸张地说,这么小的细节作的如此精细…… 厂家在炫耀技巧?真正的品质所在!收口本来就是防撕裂尼龙,厂家专门在上面再轧上一个很小但是D数很高的高强度尼龙。这一个小小的口所反映出来的品质可见一斑!这个包不结实的印象在我脑海里已经被击得粉碎,这么小的细节都如此强悍,整体肯定不会差,只能说是“有选择的轻量化”在这个背包上运用的炉火纯青!
[upload=jpg]fyzw_200581319819.jpg[/upload]
看完这个“内置顶盖”一个念头跃然而出,这是花岗岩在用他们的产品教我们吗?------“装备模块化”,这个我早就意识到的概念而今才真正的通过这款背包体现了出来!
Ok,最后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地方了,也是花岗岩在一直强调的号称“下一代背负系统”的 3D Tepex Frame(3D背负系统)由于这款背包是ultralight系列所以它的3D骨架并不完全,少了两根用于侧向支撑楼空条,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的舒适性因为它必须在重量和背负之间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把图片的颜色做了稍微的变动
[upload=jpg]fyzw_200581319847.jpg[/upload]
背负系统称垫的外部材料我感觉还是像spandex的变种,不知我今天是和它对上了还是怎么着,反正就是弹性很像、手感很像、面料也很像。用于包体的面料肯定不用担心耐磨,但是透气性还是有待考证,不过官方资料这样形容“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双倍密度的背板采用太空泡沫(EVA)和网状过滤膜,外部施以加厚防皱润滑的抗撕涂层,它使整个系统与背负者背部接触的部分空气保持通畅因而不会出现温度过高和汗液无法挥发的现象。”
以下也是引自官方网站:
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永远不会象铝合金骨架那样容易变型,无论怎么扭曲,它都会自动回复到最初的形状
让背部肌肉更放松的血液和空气流通。花岗岩®独有的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能均匀地分散背部压力,使压力不会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这样就使背部肌肉能获得充足的血液和氧气,因此大大降低肌肉出现疲劳和酸痛的机会
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的头部空间是刚性的,它和整个系统塑为一体,因此不论背包如何装载、装载多少都不会压迫头部和颈部
适合各种体形和性别。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配有全面的尺寸和型号,可适应不同体形和性别的背负者,不论胖瘦高矮、男女老幼,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一款
易于调整。所有背带的调整都可由背负者在行进中自行解决,而不必放下背包再到后面去调
重量轻。由于花岗岩®独有的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去除了铝合金骨架,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背负系统,同时它又能承载巨大的重量
保护皮肤。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双倍密度的泡沫迭片结构不会磨损皮肤,同时又能吸收振动
没有热点。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平滑防皱的背带表面有效去除了“热点”
减轻疲劳。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的背带外骨采用的分压设计有效降低了髋骨的疲劳程度
自然随身体移动。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会自然地跟谁你的身体移动,肩部背带会依据你的肩部曲线和角度自动调整分压
巡航控制。腰部稳定控制系统可以让背包跟随背负者的身体一起自然运动,这可使背包与背负者的重心之间成一个稳定并且自由的角度
无比舒适。花岗岩®3D Tepex®解剖学支架系统双倍密度的背板采用太空泡沫(EVA)和网状过滤膜,外部施以加厚防皱润滑的抗撕涂层,它使整个系统与背负者背部接触的部分空气保持通畅因而不会出现温度过高和汗液无法挥发的现象。
这些说法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的,这也正是影响把它买回家的一个主要因素。回来负重背了背确实要比铝合金支条的接触面大。而且优越性也很大,贴身!骨架系统用的是很有弹性但是刚度比较强的一种材料,曾经让我误认为是碳纤维材料,应为其物理性质很像。但是后来用万用表测电阻并没有通路,否决了这个推测。
[upload=jpg]fyzw_200581319918.jpg[/upload]
|
-
-
fyzw_20058131933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72
-
-
fyzw_2005813194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90
-
-
fyzw_20058131943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87
-
-
fyzw_20058131953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76
-
-
fyzw_20058131962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54
-
-
fyzw_20058131965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93
-
-
fyzw_20058131972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64
-
-
fyzw_20058131981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70
-
-
fyzw_20058131984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85
-
-
fyzw_20058131991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