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lpinelight

黑鹰降落汶川??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5-14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5-14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无为</i> 于 2008-5-14 18:27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br />
很军事化的语言,是军迷乎?
<br />
这种表述方式比较清晰明了
发表于 2008-5-1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红头船</i> 于 2008-5-14 17:28 发表<br />
在地震中心的房屋能保存下来说明设计和施工如果符合国家及当地建筑规范抗震要求就能大大减少建筑倒塌的发生率,相比之下都江堰和绵阳那么多的学校塌陷,真是叫人心寒!国家应在事后调查所有事故医院和学校的建筑 ...
<br />


这不一定是建筑质量问题   和当地的地质构造  周围环境   水文状况 等都可能有关系。像北川县  虽然不是震中  但因为山体滑坡  伤亡反到是最大的
发表于 2008-5-1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米171也进去了,肚子大装的也多:)




向率先空降的上校同志致敬!



[ 本帖最后由 没有猩猩的夜里 于 2008-5-14 22:27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 黑鹰

当年 曾经有一架黑鹰坠落,若干军方高层殉职,影响颇大

西科斯基公司出品~
发表于 2008-5-18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震中的损毁一般都不是最大的,房子垮的最多的地方,一般都离震中30-40公里!
发表于 2008-5-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新闻,最大的直升飞机米26,也从俄罗斯过来了。。。。
发表于 2008-5-19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7日的新闻里的一段话:20时16分,随着成都军区某陆航团213机组张金林机长驾驶的直升机稳稳降落在某军用机场,今天陆航部队直升机空中投送工作圆满结束。10分钟后,总参陆航部参谋吴春晓交给记者一份统计数据:今天全军6个陆航团共出动62架直升机、完成106架次飞行任务,投送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31.6吨,转送重伤员、救灾专家和医疗人员109人。


你们能不能帮我算一下,106架次飞机,31.6吨救灾物资+109人的伤病员和医疗人员是怎么分配的...

我真是算不出来,但是又不敢乱说,请内行明鉴!!
发表于 2008-5-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黑鹰,是民用版的S70。没有军版的地形匹配雷达,所以这次在峡谷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受限。
当年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一共买了24架,陆续摔了几架,大概剩余十几架的样子……
发表于 2008-5-1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兔老虎</i> 于 2008-5-14 14:18 发表<br />
不知道那3架Boeing234的尸骨何在.
<br />
当年下了订单后,那一年正好是89,所以最终一架也没有买到。
Boeing234.jpg
发表于 2008-5-1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ctric</i> 于 2008-5-19 20:37 发表<br />
不是黑鹰,是民用版的S70。没有军版的地形匹配雷达,所以这次在峡谷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受限。<br />
当年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一共买了24架,陆续摔了几架,大概剩余十几架的样子……
<br />



禁运后缺配件,飞一趟少一趟了。。。。。。
发表于 2008-5-1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ctric</i> 于 2008-5-19 20:37 发表<br />
不是黑鹰,是民用版的S70。没有军版的地形匹配雷达,所以这次在峡谷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受限。<br />
当年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一共买了24架,陆续摔了几架,大概剩余十几架的样子……
<br />


蜜月期买的,不含全部火控系统和其它先进配置设备,当年计划以纯民用运输机形式买回来绕开敏感问题,自主研发再给它“还原”成先进战机,结果用了庞大的组织机构搞了很久还是无法实现还原计划,然后雇佣人数不多的因苏联解体而失业的原苏联专家,很快解决问题(并不是仅仅说技术专家个人水平差异太大,更多的因素还是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差异,过来的那些外籍专家也是带着原有庞大组织机构的部分研发成果过来的)。
20多年了,20年前买的不完整的美国武器缝缝补补的升级,到了现在还是我们手里几乎全天候飞行能力最强的设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知耻而后勇,正视不足才能弥补不足。
发表于 2008-5-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paul</i> 于 2008-5-19 20:16 发表<br />
17日的新闻里的一段话:20时16分,随着成都军区某陆航团213机组张金林机长驾驶的直升机稳稳降落在某军用机场,今天陆航部队直升机空中投送工作圆满结束。10分钟后,总参陆航部参谋吴春晓交给记者一份统计数据: ...
<br />
你tnd想说什么
发表于 2008-5-1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paul</i> 于 2008-5-19 20:16 发表<br />
17日的新闻里的一段话:20时16分,随着成都军区某陆航团213机组张金林机长驾驶的直升机稳稳降落在某军用机场,今天陆航部队直升机空中投送工作圆满结束。10分钟后,总参陆航部参谋吴春晓交给记者一份统计数据: ...
<br />
这批S70的最大载荷是4T,但这个是理想状态下的装载,如果为了上高原,只能降低载荷,否则,到灾区的山头都翻不过去……
发表于 2008-5-1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paul</i> 于 2008-5-19 20:16 发表<br />
今天全军6个陆航团共出动62架直升机、完成106架次飞行任务,投送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31.6吨,转送重伤员、救灾专家和医疗人员109人。

你们能不能帮我算一下,106架次飞机,31.6吨救灾物资+109人的伤病员和医疗人员是怎么分配的...

我真是算不出来,但是又不敢乱说,请内行明鉴!!
<br />

这次救灾主力机种:
S70 载重4.6吨
米171 载重4吨
高原山区使用,发动机功率下降,载重还会降低。加上这次运的都是矿泉水方便面药品之类的体积大重量轻的物品,每架次的载重就更低了。

一般去的时候运食品药品,回来的时候运伤员,但估计很多架次只去空投完就回机场了。另外如果重伤员是担架的话,也运不了多少副。

而且估计记者和军内救援人员等等未作计算,更别说例如运送外国游客之类的架次了。
发表于 2008-5-1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赵本山</i> 于 2008-5-19 21:25 发表<br />
&lt;br /&gt;<br />

禁运后缺配件,飞一趟少一趟了。。。。。。
<br />
非也,之后米帝一直以人道名义卖配件给TG,实际上配件一直没断过,所以状态一直很好。
发表于 2008-5-19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S70当年在林芝
黑鹰在林芝_调整大小.jpg
发表于 2008-5-19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个就好了,尾部单点着陆功能在救援的时候非常好用……当然,也得有米帝飞行员的技术……土鳖目前的陆航的太差了,从这次跟空军的出动率一对比,明显低很多……
CH47.jpg
ch47afghan.jpg
发表于 2008-5-19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ctric</i> 于 2008-5-19 10:23 PM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这次救灾主力机种:<br />
S70 载重4.6吨<br />
米171 载重4吨<br />
高原山区使用,发动机功率下降,载重还会降低。加上这次运的都是矿泉水方便面药品之类的体积大重量轻的物品,每架次的载重就更低了。<br />
<br />
一 ...
<br />

可以同时动用62架的大既是直9(海豚)了,而一个白天只能走平均约2来回的,说明机的航程1个方向约2.5小时,这接近直9的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了,这种轻型机子灌满燃油后,载重能力大概不到1公吨,再算上机员的重量等,特别是高海拔飞行,应该每航班都接近填满了。


还有他们单向飞了大约5-600公里。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08-5-19 22:56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没怎么见到军用直9的影子,还是米171多一些~~~~

S70的一些关键配件还是靠进口,有些也用了国产零部件。

直升机单点着陆,PLA也玩过。80年代有一次黄河冰凌,有一艘船冻在黄河中央并且被冰块撞破了,PLA出动了一架直5,单轮靠到了船边,把船上的人都安全转移了。后来还拍成了电影,名字忘了,我也看过,只是电影里面直升机用米8替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