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lpinelight

黑鹰降落汶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9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直升机总体来说,还是太娇贵了……   科索沃战争期间,MD在阿尔巴尼亚集结的时候都摔了4架阿帕奇……
发表于 2008-5-19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种场合米171算是运输上比较合用了。但始终总体数量偏少,看来直9类的轻型机子都拿来在海拔低点的地方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来空投用了。
发表于 2008-5-20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Passer</i> 于 2008-5-19 11:43 PM 发表<br />
直升机总体来说,还是太娇贵了……   科索沃战争期间,MD在阿尔巴尼亚集结的时候都摔了4架阿帕奇……
<br />

不单贵,而且全都是耗油非常大,只不过因为山区才会要用这方式。大概运输还跟不上吧,要不会改由临时设立的野战机场补给(现在看来是成都直接飞过去的)。
发表于 2008-5-20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一些TW们搜索,共进口了150多架左右的米17/171……
http://top.jschina.com.cn/top81b ... 10429&id=610429

其实之前171也不能适应高原飞行的,好像是改进了一下,然后就可以飞高原了。去年有一段时间的军事新闻就是报道使用171在新疆和阿里地区执行边境巡逻飞行,就是改进后的了。
希望这次过后,国家加大对6吨机的投入力度。大吨位的鸡鸡还没看到影子,就好好改进直8吧,现在K/KA的动力已经大有改观。还有一个就是大运,希望爬墙党们能在2010年让我们看到她的倩影……
发表于 2008-5-20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ookieMania</i> 于 2008-5-20 00:11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不单贵,而且全都是耗油非常大,只不过因为山区才会要用这方式。大概运输还跟不上吧,要不会改由临时设立的野战机场补给(现在看来是成都直接飞过去的)。
<br />
考虑到出来还要运输伤员,野战机场不利于伤员的快速转运……   这次的紧急动员,差不多到了陆航的极限了,至少这是第一次无任何预案的大规模行动,可以总结很多经验和教训了。
发表于 2008-5-20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Passer</i> 于 2008-5-20 12:15 AM 发表<br />
据一些TW们搜索,共进口了150多架左右的米17/171……<br />
<a href="http://top.jschina.com.cn/top81bbs/thread.php?cid=3&rootid=610429&id=610429" target="_blank">http://top.jschina.com.cn/top81b ... 10429&id=610429</a><br />
<br />
其实之前171也不能适应高原飞行的,好像是改进了一下,然后就 ...
<br />

米171的高原性能应在S70之下,但现在总算是有多点机型可以飞到5000米高度。
发表于 2008-5-20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ookieMania</i> 于 2008-5-20 00:30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米171的高原性能应在S70之下,但现在总算是有多点机型可以飞到5000米高度。
<br />
…… 印度有改装后的云雀,飞到珠峰峰顶。不过,就谈不上什么装载量了,要是马县长来飞估计都到不了顶~~~   :)
发表于 2008-5-20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Passer</i> 于 2008-5-20 12:42 AM 发表<br />
&lt;br /&gt;<br />
…… 印度有改装后的云雀,飞到珠峰峰顶。不过,就谈不上什么装载量了,要是马县长来飞估计都到不了顶~~~   :)
<br />

那机子只有驾驶员1人,不要说载上马县长,就是由马县长亲自驾驶,估计也再飞不了那么高。 :)

PS:这里有2005年那次的照片:
http://www.eurocopter.com/everest/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08-5-20 01:00 编辑 ]
发表于 2008-5-20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ctric</i> 于 2008-5-19 22:38 发表<br />
有这个就好了,尾部单点着陆功能在救援的时候非常好用……当然,也得有米帝飞行员的技术……土鳖目前的陆航的太差了,从这次跟空军的出动率一对比,明显低很多……
<br />

对于并列双翼鸡鸡,这个动作非常危险,对飞行员的要求也非常高!!
前面一个旋翼基本没有地效,但是后一个地效很强,
所以临近时必须谨慎地收总距,然后把屁股慢慢扭过去,然后单点着地;
装了人之后又要屁股扭开,然后加大总距......

基本上是玩命了~~直升机就是在坡地上起降也是很麻烦的,一不小新就摔跟头了...

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美帝的训练作风是对的,练为战....
但是TG不知道是训练思想的缘故还是没钱的缘故,也许是忌讳训练伤亡?

看过某文章不知是否可靠,TG的特种兵的实弹射击训练还不如美帝的普通大兵多~
发表于 2008-5-20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MD的直升机起点都比PLA高很多,看看越战中铺天盖地的UH-1就知道了……   现在全球大约2.4万架直升机,纽约市就有2000架左右……  KC biu的一下就白了……  个人感觉直升机训练水平和所装备的直升机技术水平以及数量还是有关系的。PLA这几年的训练比以前好很多,不像以前那样畏手畏脚了。
PLA的特种兵,实弹射击训练应该比普通的MD大饼好很多,毕竟以前每个军区才一个特种大队,后来听说下放了,每个集团军都搞了一个,应该是有钱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个华裔大兵斯特瑞克的博客?他的一个黑人战友,M9手枪,5米靶,10颗子弹,居然都脱靶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做雷锋了……
发表于 2008-5-20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奴干估计来了也没法进。支奴干的实用升限也就1300多米,汶川平均海拔都1000多了!
发表于 2008-5-20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M9手枪,5米靶,10颗子弹,居然都脱靶了”
汗一个,上学的时候10米胸环靶,5发子弹24环,不及格,还要补考……
发表于 2008-5-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高原气候影响载荷的情况。

实际上阿富汗也是高原国家,在80年代阿富汗战争中,前苏联就对米8进行了改进,88年就有了米8MTV高空型运输直升机,可以在海拔6000米飞行,并提供1633千瓦的起飞功率。这种型号的出口型就是米17V。这也是米17的第一个型号,意味着米17的诞生是为了适应高原环境。

相信大家都在新闻里看到了米17的报道和新闻图片。汶川的海拔高度1300多米左右,旁边的山头平均高度也都在2000米以上,但是进入汶川包括北川等地的主要空域似乎并没有高过6000米的山峰。

我想高原气候影响载荷的论调是否值得重新探讨一下呢?
发表于 2008-5-2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paul</i> 于 2008-5-20 09:55 发表<br />
支奴干估计来了也没法进。支奴干的实用升限也就1300多米,汶川平均海拔都1000多了!
<br />
兄弟,都不知道你在哪里找的数据……
摆渡上的:
CH-47“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是美国著名的波音直升机公司为美陆军研制的双旋翼纵列式(可在恶劣的高温、高原气候条件下完成任务)全天候中型运输直升机。
http://baike.baidu.com/view/410255.htm
其民用型波音234的实用升限都已经是4570米……
http://baike.baidu.com/view/1407670.htm

飞到6000,没问题,还能装载多少东西?~~  人家印度那个云雀都可以飞到珠峰顶了,只是前提条件要马县长重量以下的~~~   :)    搜索到的资料,171实用升限5000米。
话说回来,我也并不是专业人员,但我相信PLA救人的意志,当然,也有可能是飞机本身有什么难言之隐。可以怀疑飞机能力,绝不怀疑PLA的意志,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 本帖最后由 Passer 于 2008-5-20 12:13 编辑 ]
发表于 2008-5-20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马县长也扯进来了。。。。。
发表于 2008-5-2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半袋饼干</i> 于 2008-5-20 12:20 发表<br />
把马县长也扯进来了。。。。。
<br />
人肉秤砣……
发表于 2008-5-2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土鳖国军民所有直升机加起来还不到纽约市私人直升机的四分之一数量……

这次只是在动员的民用直升机里有直九,军用的没有动——这种小机根本没用,普通型只能放一副担架,搜救型也只能放2副。载重在高原不到1吨,而且涵道尾桨的设计在风切变严重的岷江峡谷里非常危险。在救援行动里纯属浪费燃油和消耗已经高强度工作的有限的地勤力量。
发表于 2008-5-20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能数据
  CH-47D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无外载) 298km/h
   平均巡航速度(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     222km/h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       11.2m/s
  悬停高度(无地效,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    3215m
  转场航程                   2026km
  MH-47E(总重22680kg)
   最大平飞速度                285km/h
   最大巡航速度(海平面)            259km/h
  最大爬升率                  9.4m/s
  实用升限(最大连续功率)            3095m
  悬停高度
   有地效                   2990m
   有地效,国际标准大气+20℃          2410m
   无地效                   1675m
   无地效,国际标准大气+20℃          1005m
  任务半径(高度1220m,1814kg载荷,35℃)     935km
  航程(起飞重量24494kg)             2334km

这是CH-47D的数据,我说的不对,这个可以作为参考。你说的波音的数据和CH-47的数据完全对不上。我只能说我们都是靠数据说话,谁也没开过~~
发表于 2008-5-20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米17的数据来自于此:

http://www.airforceworld.com/heli/mi8.htm


80年代中期,在米-8MT基础上,又派生出用于高空飞行的新改型。这种改型采用TV3-117VM涡轴发动机,并且采用了新的控制方法,从而使其在6000米高度上的起飞功率达到1633千瓦,紧急功率(在直升机处于危险时可采取措施使发动机功率在短时间内再加大100~200千瓦,但这种功率用过一次涡轴发动机即报废)达到了1800千瓦。同时,其爬升率和航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用于国内时,这种新改型的编号为米-8MTV,而用于出口时,编号则为米-17V。1988年,米-8MTV在喀山进入大规模生产。随后,又在90年代出现了米-8MTV的进一步改型——米-8MTV-1,并在米-17-1V的代号下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

看到不是飞到6000米那么简单,而是在6000米仍然具有1633千瓦的起飞功率!
发表于 2008-5-20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是在6000米仍然具有1633千瓦的起飞功率!
————————————————————————
直升机本身的重量还算不算?……  不过,我坦诚我不懂“起飞功率”是什么意思。
空军世界网站的资料虽然有些也是转载,但确实在国内的公开资料来说,还是算得上权威的。早就知道这个网站了,不过今天还是第一次上去看……  欢迎兄弟你找到更好的证据,至少也是个科普~~~

刚才又摆渡了一下(非专业人士只能这样了……),感觉高原飞行主要是稳定性太差,如果载荷较多(虽然在有效载荷之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反应就会慢一些,就有可能机毁人亡。

直升机也跟人一样有高原反应,越往升限上飞,反应越慢。如果因为缺氧在险象环生的崇山峻岭间反应慢了,可能就会出现意外事故。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01-28/1147969.shtml

他们从海拔3000米到5000米高度,采取由低到高、由轻到重、逐步增加高度和载重的方法,进行高原起降、高原载重飞行等重难点课目的试飞训练。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05/08/17/001096008.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5-2-25 1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