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670|回复: 67

点说帐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5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帐篷是户外活动中较为重要的装备之一,也是大家平时谈论的最多的装备之一。很多产品的背后都有自己讲究的东西,那么户外装备这类强调功能性的产品在这方面更是不用说,帐篷尤其属于这种很“讲究”的东西!平时见到很多驴友山友的讨论,参与其中也很有乐趣,慢慢了解了越来越多的相关知识,但有的却是些片面的或是不正确的信息给大家形成了误区,不管是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还是喜爱装备的发烧友都应该有个对于手中器材正确的认识。所以一直都考虑写个东西,前段时间的一个帖子促成了这篇文章。为此我也请教了一些高手,但难免消化不良有现买现卖之嫌,偏颇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文中大部分照片已征求作者同意使用,部分照片是早期在网上下载,现出处已无法查询,请作者见到后与我联系,我会重新标明;如对我采用此照片有异议也请告知,我会立刻更换。



分类

总会在网上看到很多朋友询问,该如何选择帐篷,该怎么样去设定自己选择的指标。如果你问我,我建议从三方面考虑:预算、使用季节、使用方向。由于预算因人而异,是个很私人的话题,那么在这我们就何类帐篷该有什么样的预算不作讨论!当预算做好后,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买帐篷是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而且是怎么样去使用或者说是用来干什么的,所以在这个分类里我们就说说如何分辨帐篷的使用季节和使用方向。

每个品牌对帐篷的分类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时常会有调整,可以说这是个挺主观的东西,所以我们只能多参考一些我们熟悉的、世界知名品牌的设定,从他们的解释中筛选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概念!

Mountain Hardwear就是一个在帐篷分类上经常调整且比较复杂的品牌。翻开其2000年的CATALOG,其产品分为Expedition Tents、Four-season Tents、Convertible Tents、Three-Season Tents和Tensile Tarps五个类型;其2002年的产品则分为Expedition Tents、Backcountry Tents、All Mountain Tents、Tensile Tarps四大类;而到了2004年,参见其官方网站上,已经调整为Expedition、Superlight、All Mountain(部分早期产品没有在网站上登出,不知道是否已经停产或依然依照旧的分类原则)。
fyzw_20059252354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43)
MHW分类上的复杂多变是个典型,其他的品牌大多就比较简单了。(www.mountainhardwear.com
The North Face:Expedition、3 Season、Ulrtalight(www.thenorthface.com
SierraDesigns:Basecamp、4 Season、3 Season、Convertible(www.sierradesigns.com
MSR:4-Season、Convertible、Ultralight、Fast&Light(www.msrcorp.com
Marmot:4 Season、3 Season Ext.、3 Season(www.marmot.com
Kelty:1 Person......7 Person(www.kelty.com



仔细研究各品牌的产品和设计意图后,可以清晰的看出4 Season、3 Season是个大家较为接受的分类方法,参考MHW香港官方网站(www.mountainhardwear.com.hk )上的注解:“3 季 營 專 為 輕 便 行 程 而 程 , 適 合 3 季 天 氣 , 尤 其 炎 熱 天 氣 ”, “4 季 營 適 合 四 季 , 強 調 可 應 付 惡 劣 環 境 , 尤 其 到 嚴 寒 地 方 的 旅 程 ”。而在不少品牌中,我们还看到了Convertible这一类,实际上它利用一些可拆卸的部件令到帐篷的使用范围变大,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可以说是4 Season和3 Season的中间产物。MHW的All Mountain Tents就是来自早前的Convertible和3 Season,对其也有相关注解:“All Mountain Tents 為 輕 便 行 程 而 設 , 部 份 營 幕 更 設 Zip out panel , 可 跟 據 天 氣 狀 況 , 隨 意 裝 御 Panel 布 片 , 在 嚴 寒 的 天 氣 可 將 Panel 掛 上 保 溫 , 在 較 熱 的 天 氣 可 放 下 通 風 透 氣 , 令 營 幕 四 季 合 用 。 此 系 列 以 起 值 的 價 錢 提 供 專 業 的 設 計 給 戶 外 活 動 愛 好 者 ”。
SierraDesigns在分类方面也有自己的说明(http://www.sierradesigns.com/tents04/categories.html#3%20Season )。
fyzw_20059252365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98)



在The North Face和Mountain Hardwear的产品线中都有Expedition,它应该是属于4 Season,而在使用上比一般的四季帐具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这类帐篷针对的完全是攀登高海拔雪山的Mountaineer,它们要承受的是最恶劣的环境:低温、疾风、大雪、强烈的紫外线等等。所以相对来讲使用Expedition Tents的是一个比较窄的群体,这群人把他们的帐篷看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需要的是功能和质量上的稳定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当然是相对的)。这类产品的设计使命是协助生存,而不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户外空间。所以这块市场的大部分一直都被TNF、MHW、MSR瓜分。

Basecamp是从使用功能方面划分出来的一个系列,它可以包含4 Season和3 Season的产品,可能有属于Expedition的,也可能有属于Tarps一类的。

Ultralight、Fast&Light更是突显设计意图的一类,强调的就是产品的轻便,非常适合探险、长途野外旅行、自行车旅行、攀岩者、要求在山地间快速行动的Backpacker,甚至也是如ECO一类野外竞技活动的理想选择。大部分都是属于3 Season。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季节和使用方向往往都是在交叉的包含,影响着每一个产品。如MHW今年的新款VE2和经典的Trango系列,它们的产品描述(TYPE)为WinterMountaineering,而Annapurna就为WinterSuperlight,同时他们都被归类在Expedition下面;SierraDesigns的4 Season Tents中就有一款雪山Basecamp,而它独立的Basecamp系列都属于3 Season。
fyzw_20059252374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80)

当概念要为需要服务的时候,我想以一些不严格的、通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建议。
攀登4500米海拔以上雪山的朋友,选择Expedition Tents自然是最好的,它提供的协助是最优秀的。喜欢在雪期山地间活动的北方山友,同样适用。
fyzw_20059252384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01)
要求在冬季活动,但不上高海拔的朋友,选择4 Season Tents是较为适合的。如果你看上的只是如VE25或M25一类的高端产品,小心你的钱包和背被压弯,当然面子肯定是“倍儿有地”!!北方和中部地区的朋友冬季时可以选择这个系列。
fyzw_20059252401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89)
3 Season Tents适用范围最大,所以也是各品牌产品数量最丰富、需求量最大、创新速度最快的系列。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如果你有熟练的野营技巧,半数蚊纱Inner的三季帐足以应付你全年的野外活动。
fyzw_20059252411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66)
如果希望拥有舒适的四季活动,但又只想买一个帐篷的话,Convertible Tents可能是个比较灵活的选择。但一般各品牌没有太多此类款式,而且你可能要面对一些你并不需要的配件,烦琐的设置和增加重量的拉链。所以如果你是个有要求的人,那么就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fyzw_20059252415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31)
Tarps一类我们平时关注的不多,但往往最简单的就是最有用的。由于不是封闭式的,它们可以提供最好的遮阳及通风效果;它们可以提供团队的活动空间;它们通常是最轻最简单的但也可能是最需要技巧的;它们可以提供最多的变化,是唯一让你想的可以比设计师更多的类型。
fyzw_20059252423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52)
预算问题是私人化的,但也是一点容易引导我们进入误区的因素。几款产品进行优劣评比,必须是同一类型的才行,不然就失去比较的意义。同样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必须是同一档次或着说是同一价格水平的才有可比性,所以如果用MHW和ACME比较性价比就好比让重量级拳击选手和轻量级比赛,那是十分可笑的。性价比的情况只出现在中档产品,高档产品肯定是低性价比的,因为它靠的就是更大的投入换取那一点点的提升,也是质的提升。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8-2-26 23: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9-25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帐杆

帐杆是帐篷的骨架,重要之处不言而喻。平时我们讨论帐杆并不多,但它的选择大有学问,对一个帐篷的性能好坏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过在此也只是肤浅的讨论一下。
不少山友偏爱Easton(www.eastonpoles.com )的杆,觉得它是最好的杆,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Easton的杆当然是很好的东西,自然有它的SUPER FANS,但同样它也有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对商场,每个品牌都会有自己的着力点和市场定位,要分个高低并不容易。Easton是名气很大的牌子,而DAC(www.mypole.com )似乎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本文会拿Easton和DAC做个比较。
fyzw_20059252481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32)

先说说帐杆选用的铝材型号。我们经常说的有7001、7075甚至7178(相对国外品牌而说,因为目前国内品牌中只有极少数在产品数据中标明其帐杆出处及具体信息),就铝材型号来区分,它们的确有价格上的差别,但并不表示它们有档次上的高低,因为这个型号名称不是用来分级别,而是表示其不同的物理性能!

7001总体上强调韧性!由于Cu、Mg、Zn的含量不同,7001表现出来的是较强的柔韧性。在被毁坏的帐杆中,7001往往是被压力弄弯,但很少被折断,尤其是在高寒高压的环境下!它是现在使用率较高的帐杆铝材,由于它的硬度、柔韧性及有优势的价格,令其有最广泛的使用范围,并且被几乎所有我们熟悉的国际品牌的大多数产品采用。我们也可以顺便看看世界知名的山地车品牌,他们采用的铝材基本上也都是7001,为什么呢?还是韧性好的原因!而它的主要缺点就是相对于7075硬度不够、偏重!(DAC 7001 T6可承受的压力是98000 PSI)

7075甚至7178铝材就是具有更高的刚性硬度、更轻的单位重量,所以在高端产品、要求轻质的产品上较多看到它的影子。而它的缺点一是较高的价格,二就是不及7001柔韧性好。曾经在MHW的产品上发生过这样的现象:帐杆在高寒大风环境下发生突然断裂,形成了明显的裂口,于是外帐被马上撕裂。说白了就是因为7075太“脆”造成的!(Easton 7075 E9可承受的压力是96000 PSI)

虽然说一个帐篷的抗压性能和铝材有很大的关系,但结构上的不同也有很大影响。7075一般少用于帐杆数较少、结构简单的帐篷,因为更多的帐杆在结构上大大增强了帐篷的稳定性,在压力下对单一帐杆的影响被分担,所以如极地Basecamp、传统攀登方式使用的4-5杆的高山帐这一类在结构上可以弥补柔韧性问题,但又要求降低重量的产品就会乐意采用;另一方面,如果该帐篷不是用于如高海拔地区如此高寒大风情况下,那么7075甚至7178等铝材的柔韧性是不用担心的,完全可以胜任使用上的要求(如普通四季帐、三季帐),而且更容易体现其重量轻的优点!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说7075就只能用在复杂的大家伙上,许多品牌中也有结构简单的双杆冲锋帐使用7075(这里指的是最简单的蒙古包型),那么产品设计师们不是在冒风险吗?他们是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采用内壁更厚的(如T9)或直径更大的帐杆,以此来解决柔韧性上的问题,这也是被我们不太注意的一个方面!!平日使用的铝杆大多为8.4mm、8.5mm、8.84mm,在冲锋帐上就可以使用超过9mm甚至11mm的。这类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如自行车旅行、野外竞技活动、疯狂追求轻质的人,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满足坚持阿尔卑斯式攀登的Mountaineers,做他们的冲锋帐甚至是包里不轻易拿出来的求生帐。同样7001的铝材更加广泛的被应用于高山帐,当面对高压时,也是通过采用直径较大的帐杆来解决强度问题,这样的产品如果结构复杂,通常是不太强调重量的类型。
fyzw_20059252485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06)
fyzw_20059252493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20)

DAC是韩国著名的合金铝材制品生产商,其生产的帐杆在业内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上面提到的SierraDesigns、MSR、Marmot、BD、Kelty、The North Face都是DAC的客户,有的全线产品都采用DAC铝杆(详细资料可参考官方网站或相关资料)。DAC铝杆普遍基于7001材质(同样也有基于7075材质的产品),有较好的柔韧性,常见的型号有Featherlite、Featherlite SL、Pressfit、DA17,铝杆直径方面也有很多选择。打开Easton的官方主页,上面标有四家合作伙伴:Mountain Hardwear、The North Face、SierraDesigns、Bibler,其中只有MHW全线产品采用Easton铝杆。SierraDesigns有一款4 Season Basecamp采用7075 T9;获得Backpacker 2004 EDITORSCHOICE的新款Lightning Tent采用Easton carbon 8.84mm碳杆;TNF在Expedition系列中有所采用(大部分是“strength-to-weight”系列的7075-E9),而经典的VE25及M25也选择了DAC Featherlite SL 9mm铝杆。MHW关于Easton帐杆的官方描述:“精 心 挑 選 的 美 國 Easton Pole Mountain Hardwear 採 用 不 同 粗 幼 的 營 柱 來 配 合 不 同 大 小 的 營 幕 。 大 部 份 營 幕 都 使 用 7075 E9 型 號 的 Easton Pole , 由 鋁 合 金 造 , 堅 硬 且 有 彈 性 , 可 抵 受 96000 PSI 的 拉 力 , 而 且 營 柱 表 面 還 塗 上 特 別 防 氧 化 塗 層 。 而 2001 年 的 新 Superlight Tents 更 選 用 Easton 新 科 技 製 成 的 超 輕 7178 Poles ”。
尤其通过近些年的市场竞争,Easton在帐杆市场上的份额有近一步缩减,DAC却被各品牌普遍接受。这两家对手采用的材质、技术、结构等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公司规模不同,市场、客户定位也有所不同,可谓各有千秋各有侧重,仅从单一的技术性能做比较就显得有些牵强。
可以参考以下网页的选择建议:
http://www.sierradesigns.com/tents04/innovations.html#featherlite
http://www.kelty.com/Kelty/index.cfm?fuseaction=Tents.FAQ
fyzw_20059252502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34)

以这么多国外知名品牌做例子,是因为他们都有稳定的品质及市场口碑,又可以查找到详细的资料,但这都只能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毕竟这些品牌的产品大部分都无法在国内市场上买到、距离我们太远,而且较高的价格必定属于我们的高端市场,份额较小。我们的经济水平及消费能力注定了国内品牌的产品会成为主宰力量,就帐杆来说普遍采用的还是玻璃纤维杆,但“铝杆”概念在大家的意识里越来越强,不少商家的铝杆帐也越来越便宜。玻璃纤维杆技术含量低,并无太多可探讨的方面,关键在于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香港品牌Luxe(www.luxeoutdoor.com )在前一段时间推出了“PE玻璃纤维筒管”可供消费者选配,这使沉闷已久的低端帐杆有了新的提升。简单的改进原理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具体增幅未知),但就我们常用的7.9mm直径帐杆来说在“弯截负荷”方面有45%的提升,这着实令我眼前一亮!相信技术上的创新永远是被众人所称道的,而中端营幕的性能提升也可以在纤维杆上多做文章了。
fyzw_20059252512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49)

铝杆却完全是另一个概念,属于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国内品牌的帐篷有的标明是国产铝杆,有的是韩国铝杆,而“韩国”两字已经好象GTX一样成为卖点,究起根源还是因为韩国多年的代工经验,积攒起了高档次的生产水平,在性能质量上都比较有保障!帐杆属于较高技术金属产品,对生产的要求很高,国内帐杆的加工水平和韩国的大厂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他们的铝杆不光在材质方面有保障,电镀、打磨、抛光等工序也非常讲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韩国大厂的铝杆和国产杆放在一起比较,我的一点实际经验:1、感觉杆子很硬,半米的长度想徒手把它捭弯很困难,一些国产铝杆就很容易用手弄弯;2、韩国杆子接头处打磨光滑、电镀颜色均匀无脱落,一般情况下每节长度较国产的短。
韩国帐杆是有品牌效应的,但我们绝不应该简单的归纳!国外品牌一般都会标明自己采用的帐杆厂家出处,因为即使是韩国的帐杆,也有出自大厂、小厂之分,水平上也是有差距的。
fyzw_20059252515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93)

国产铝杆和韩国高质量的铝杆是有差距,似乎国产的东西又是很烂!但不要忘记,这两者间有着巨大的价格差异:一套好的韩国铝杆的价格可能够我们买一顶国产铝杆帐了!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要求、了解自己手中的装备,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国产铝杆平易近人的价格是符合我们的市场需求的,让大部分人在不超出自己预算的情况下就能用上铝杆帐,这样的性价比是相对同价的纤维杆帐有很大提升的!所以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国产铝杆同样有自己的FANS因为便宜万岁!不必冒老外之名踩低自己,因为长期这样好的国货就要遭殃了,那我们自己的东西又何来出头之日?!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8-2-26 23:3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9-25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风裙及相关

北方的朋友一直比较关心雪裙,时常说起某某帐篷如果有雪裙就好了,大风冷天保温效果更好。其实更准确的名称应该叫防风裙,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在恶劣环境下抵抗强风,防止帐篷被大风破坏、帐内积雪。

风裙是针对极端恶劣环境而出现的设置,在一般的四季帐上加雪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多朋友说的保暖并不是帐篷应该承担的责任,野外活动中对自身的保暖应该靠的是衣服、睡袋和不断摄取可以补充热量的食物,帐篷最主要的作用是抗风抗雨,高海拔或高寒地区则是防雪。钻进帐篷可以防止强风更快的夺走我们身体的热量,尼龙面料的内帐也比纱网更有效的延缓帐内热量的流失,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倒真是可以算保暖!!

在足以随时威胁生命的恶劣环境下,每一个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风裙的出现会让使用者在某方面好过一些,但也让我们的帐篷在某些方面性能有所损失,最大的一点就是影响帐内空气的基本流通!平时在小房间里睡觉,如果门窗都关上,醒来时都会觉得室内的空气质量很不好,有憋闷的感觉。同样的道理,在几千米的高海拔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较低,而一个普通的高山帐能有多大的容积?两个人几口就可能把帐内的氧气吸完了,如果说帐篷过于密封而缺乏基本的透气设备,轻的可能是加重高山反应,重的可能就会令人窒息,有的高山病发者就是平静的睡下后再也没有能醒来!
fyzw_2005925254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84)

那么风裙的出现需要什么配套的设置吗?
一,如果说一个玻璃纤维杆的帐篷装上风裙就可能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该类帐篷多是多杆稳定结构;
fyzw_2005925255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42)

二,帐内应该有足够大的生活空间,因为寒冷环境下的冷凝问题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帐篷过于密封,人呼出的水气不能迅速有效排除,可能最终会打湿我们的羽绒睡袋(如果你是棉睡袋的坚持者就不用担心这个了),那影响就可大可小了!所以较大的空间可以预留更多的时间空间让水气排除,减弱帐内的冷凝反应;
fyzw_20059252554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56)

三,也是出于保持空气流通的原因,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在帐篷的中上位置设置“烟囱”(chimmey air vent),大雪时不会被积雪掩盖;其开口处可在帐内控制开合,在必要的时候开窗换气。烟囱的优点就是不使用时可以向内收缩,这样不会被大风不断吹打发出啪啪的响声、不被强风撕破帐篷留下任何细小的突破点,但它的透气效果却不如气窗结构的好(peak vent);
fyzw_2005925256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73)

四,防风绳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帐杆上而非外帐(通常是透过小孔利用锁扣拉住帐杆),多为帐杆相交处(与帐杆结构有关);
fyzw_20059252565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18)

五,配备适合建营环境的专用帐钉或其他设备,因为这样的环境下要站稳脚并不容易,通常都会有较深的积雪;
fyzw_20059252572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19)

六,相信还有更多的配套要求,请各位高手补充......
fyzw_200592525750.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869)

经此讨论,我们的目光便可锁定各品牌的Expedition系列。Mountain Hardwear只有Space Station、Kiva设有风裙(空间大,单层帐,Satellite都没有);The North Face几款Expedition Tents仅前庭设有风裙(前庭处无内部结构,稳定性较主体差)。其他品牌如SierraDesigns、MSR、Marmot、Kelty等全线产品均无风裙设置。
fyzw_20059252582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71)

我们手中的装备是静态的,但我们的头脑永远是动态的。风裙的作用已经不再被大家看重,更多的抗风方法来自使用者的Camp Site选择及建营技巧:尽可能选择背风区、挖雪坑、筑雪墙、覆盖防风网、连接登山绳、利用手中的一切器材把帐篷牢固在雪面上......优良的装备是为了协助我们达成志愿,如果陷入技术误区反被其作用,多少有点本末倒置!所以说在不断了解装备知识的同时更要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户外技能!
fyzw_2005925259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76)


品牌定位

就在50年前,当英国登山队踏上了珠峰的顶峰时,大不列颠的国民把他们当成英雄对待!当时人们那种挑战自然的想法可能不适合现在的时代气息了,但我们却可以看出这种贴近自然的意识对欧美人来说是多么的普遍、多么的根深蒂固。户外运动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甚至距离我们最近的香港也有超过5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户外运动的前进,户外产品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在现今欧洲,户外运动产业依然保持着高增长,甚至超过了许多传统的运动项目。时间的推移也积攒下如今大大小小的各色品牌,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定位,占据着这块市场的不同位置,如果今天我们可以正确的去看待他们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果,那么明天我们就可以相同的目光把属于自己的品牌推向成熟!

Bibler是个70年代成立的品牌,历史不长但在某些领域有着不错的口碑。他最主要的卖点是轻便!单层设计、Easton 7075帐杆、优质昂贵的材料都体现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即使是5杆的四人帐重量也只是4kg左右。如此的效果是惊人的也可说是极端的,符合了一些使用者的要求,但只是小部分。也正是这样的自我定位造就了他独特的市场角色,人工制作也成为卖点之一,延续了手工作坊的风格,勾画出自己的品牌性格。Bibler的产品是有针对性的,他不像Mountain Hardwear或Sierra Designs有着丰富的产品线,特定的受众人群也限制了他的企业不及大众产品类般庞大,销售额可能也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但独特的性格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稳固的地位,也许这就足够了!

了解MHW历史的人都知道,他的几个发起人早前也是TNF的骨干人物,跳槽出来成立了自己的新品牌。在技术和设计上,这两家同属一个流派,而在风格上TNF保持着自己的实而不华,而MHW更具有鲜明的个性。MHW体现着“新人”的风格,使用有特点的材料、不同他人的技术、保持产品线的更新、产品规划及宣传上的变化等等,这使得他抢夺了很多“老人”的顾客,成为自己的Fans。那TNF和MSR这些“老家伙”是不是就毫无动作呢?这同样是定位及市场策略上的不同,这些“老家伙”有着自己的铁杆追随者,可能他们不是在不断增加销售额、不是在款式上力求新颖,但多年的口碑和产品非常的稳定性始终是他们的杀手锏且不易动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爱追新求变,尤其在今天商业登山模式盛行的欧美国家,高素质的帐篷只是让他们放心的一件工具,只要能提供必要的功能就可以了。而且有的变化并不是明显的,如材料涂层的变化、车缝线位的加强,这些才是他们的顾客真正需要但却不明显的变化。所以占高山帐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MHW、TNF、MSR!

Kelty是这几个常见品牌里唯一有采用玻璃纤维帐杆的品牌,在他的产品线中有多款结构简单的3 Season Tents选用玻璃纤维杆,这就证明了他考虑到中低价位市场和低端使用者,也成为他区别其他竞争对手的特色之一。

在往常的讨论中,我们多是从纯技术的角度去推敲设计者、甚至品牌的意图,但影响每一项选择的因素会有很多,毕竟商业、商品角度的考虑也很重要!优秀的品牌可能在规模上只是个小公司,占据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将来可能面临被收购(MSR兼并Moss、Walrus、Columbia收购MHW);规模庞大的企业可能被高端使用者批评其产品线过长且不够专业(Lafuma);有丰富资金和技术的大公司有实力设计和生产顶级的产品,但原于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历史印象,他们往往不会随便这么做(Coleman)......

我们把目光拉回来看看国内的品牌,多年的外贸代工经验积攒了一定的技术,同时具有相关的硬件支持,可以说他们相当部分是以厂家为基础的。由于我们的品牌还在飞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可避免的走着“照搬照抄”的简单粗暴路线,泡沫丰富!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所以不能很好的理解国外成熟产品的设计思路(打板师傅并不等同于设计师),抄袭的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缺乏专业的品牌管理经验,市场推广也容易事倍功半;对消费者的责任感不足,令到很多没有严格质量控制的产品进入销售渠道,发生问题后不肯承担应尽的义务,造成客服的严重滞后。


无论怎样的品牌定位和推广方式,与之相符的产品品质始终是一切的根基,偷工减料的结果只能是死拼价格、自讨苦吃。

不符合自身品牌及产品定位的推广方式,很可能会扼杀你优质的产品。

不能真正对消费者负责的品牌会一直背着缺乏诚信的恶名,因为欺骗消费者其实是最愚蠢的想法,将来如果想在诚信麻木的环境里改变形象,质变的成本会高的多。


虽然说了这么多国内品牌的不足,但并不表示他们一无是处。中国人的品牌自然最了解中国人,更容易适应中国的消费者,而国外的成熟品牌虽然具有各方面的优势,但毕竟距离我们大部分人太远,而且高高在上的价格也只能让我们去适应他们。好多有要求的朋友看不上国产品牌,在技术方面比较确实落后,但大部分的使用者还未上升到很高的使用要求。而且哪个品牌的好坏可以抛开销量不管呢?国外这些优秀品牌在国内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呢?洋枪的销量能超过国产土炮吗?
如果生产者比消费者专业,那自然会出现很多人性化的好产品,但如果作为消费者比生产者表现的更专业的话,那就应该运用我们的能量去推动他们的前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更宽容的心态接受这个必然经历的时期。
fyzw_20059252594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06)

[ 本帖最后由 dreamerz 于 2008-2-26 23: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9-25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去年的老帖子了。
小弟不材,没出过什么象样的东西,这个还过的去,只在绿野和磨房发过,但由于绿野的服务器不稳定,部分图片成了风景和小动物,有点郁闷。
所以最近无聊,把这篇文章重新发一次,就算是存档吧。
不过在这发图实在是痛苦!
发表于 2005-9-25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好多图片看到过,呵呵.不怕版权问题?
第一二张图片是小五台的传统营地吧?
不错的文章,费了不少心思,光这些图片和产品图片的制作就花了不少时间.
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5-9-2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呵呵,俺不图名不求利也就为了开心,第一张是黄金狮子的,他答应给我用,第二张我真不知道哪来的了。好象开篇说的,如果作者不高兴这样,只管跟我说我马上换并且道歉!
发表于 2005-9-2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z的关于帐篷的宏文,
靠,
简直就是教科书啊。
发表于 2005-9-2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嗯。看看今年情况再更新一下把
发表于 2005-9-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Bibler从 2004年起  都是  Made in China了。 不再是小做坊了。
只有  Integral Designs 还风格依旧。  

www.integraldesigns.com
发表于 2005-9-2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去年的好贴,早已收藏
发表于 2005-9-2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呵呵,偶也说两句

2005年一些低海拔活动所使用的帐篷结构上也出现了一些突破,鲶鱼背结构的帐篷也程流行趋势.轻量化的涂硅面料等新技术,新设计也已经出现,比如沃得的一款帐篷.

SD也推出了鲶鱼背结构,涂硅面料,单层上下通风道设计的帐篷.重量大约只有1.2(具体参数我回头查一下)


正面


正面2

   侧面,可看到顶部气窗和底部气窗

气窗

从内侧看气窗

细节


挤压成型的帐杆,一头带梢.不是插管铆接的.

三接头

[ Last edited by dreamerz on 2006-4-27 at 12:06 PM ]
发表于 2005-9-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这个东西不错 和沃德 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是 我觉得 低海拔用帐篷 还是最好 双层,不知这个帐篷有什么过人之处。至于 脊杆和帐篷的连接 我觉得还是 沃德的弹力松紧绳效果好,不过不知道抗衰老效果怎么样。
发表于 2005-9-2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单层涂硅面料的防水性能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测试?
发表于 2005-9-27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quote]zhujie1225在2005-9-27 22:26:57说道:[br]单层涂硅面料的防水性能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测试?[/quote]

我不担心单层涂硅面料的防水性,
我担心它那个帐篷的透气性。
发表于 2005-9-2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quote]zhujie1225在2005-9-27 22:26:57说道:[br]单层涂硅面料的防水性能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测试?[/quote]

比较关心这个问题,防水的问题还是比较重要,主要是有没有实际使用的经验。。。
发表于 2005-9-28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我觉得弹性或者刚性连接到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风的力量主要是作用在帐篷面上,弹性连接与刚性的相差不会太大.

透气性一般,早晨内表面结露还是比较明显.4个气窗设计的倒是蛮科学的.使用的人说没有感觉闷.

应该说,这是在舒适和轻量之间取得平衡的结果.

我觉得这帐篷许多地方应该有代表性,尤其是杆.一次挤压成型的工艺
发表于 2005-9-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SD这个帐篷比较出人意料的地方是居然在低海拔使用单层面料,
更出人意料的是,
居然使用不透气的涂硅料,
这里我想先确认一下,是涂硅还是硅化处理?
这是有区别的。
然后使用了HUB,
做足了减重的所有努力,
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始终认为低海拔帐篷采用单层面料不合适。
如你看到的,
会结露,
透气性不好。
而它比1.5kg的双层减了不到300G。
1.2KG不知道是净重还是毛重?
从设计上讲,
我不认为这是款成功的帐篷。
当然,
如果是尝试和试验那倒可以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首先我觉得这样的极端追求,更多的应该是商业上的考虑,总要有可以标榜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叫板,SD的LIGHTING TENT不就是这样的东西吗?可要给我们使用估计还是有不少地方不合适,也肯定用的太小心生怕弄坏什么。
低海拔单层帐也并不是特别奇怪,但有一点,空间不算太小的单层帐在较干燥的地方使用是相当理想的。这样的产品不用举例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只不过我们身处南方,天气一向都潮湿多雨,所以会有些辛苦。
发表于 2005-9-2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是SD的Solomente AST的嘛?单人四季帐,适用于登山,穿越等等。
重量虽然下去了,不过单人帐的意义还是不到;一个稍微重点的双人帐,两个人分摊的话,人均重量还是会小啊。
[upload=jpg]fyzw_200592812053.jpg[/upload]

fyzw_20059281205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55

发表于 2005-9-2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点说帐篷

补充一个,AST 系列的双人帐Hercules Assault AST,双人四季。类似的构造,重量从1600g上升到3200g。这个AST 系列四季帐帐杆用料特别猛,直径13.2mm的DAC Press-Fit 7001杆,相比之下MHW的EV2 帐杆直径8.8mm,MSR的FURY 9.35;TNF的Expedition 36 也10.2mm。
[upload=jpg]fyzw_200592812657.jpg[/upload]

fyzw_20059281265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5-17 19: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