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河南飞鹰

讨论:户外装备何时才能中国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2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兄台,咱们论坛真的是有研究东西的人,其实我们不用发骚,这里有英文好的,有懂技术的,有热情的爱好者,如果大家合作肯定出东西,但不要想着做品牌赚钱,要为了做产品而做,最好大家都是义务的发挥自己的学识与见解。
发表于 2005-12-1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LU9F at 2005-12-12 19:42:
乌鸦兄台,咱们论坛真的是有研究东西的人,其实我们不用发骚,这里有英文好的,有懂技术的,有热情的爱好者,如果大家合作肯定出东西,但不要想着做品牌赚钱,要为了做产品而做,最好大家都是义务的发挥自己的学 ...


如果只是做几样阳春白雪自己玩,
那是绝对可以的。
但如果要做产品,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你要持续运作,
不考虑到赚钱是不可行的。
比如睡袋,
用最薄的细旦尼龙,
高蓬松度的羽绒,
前卫的设计,
做出来绝对一流。
但几个人用的起呢?
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发表于 2005-12-1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合作,谈何容易!
现在的声音很多都很极端,要么盲目崇拜,要么刻薄批评,而真正洞察事实本质,懂得在不完善中找出闪光点的声音却怎么也浮不上水面。
合作是一种面对现状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合作的双方或多方,往往出现专业于自己的范畴而很不了解对方的领域,这样一来沟通变成了最直接的问题,沟通不了就需要“翻译”,那么“翻译”就必须什么都懂点......而我有时觉得如果有这样的“翻译”,他可以考虑努把力,自己做实体而不做服务了。
新事物的发展,现在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简单的专业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一些崭新的东西填加就可能陷入瓶颈,有时哪怕是一种有意识的概念也好。所以最牢固的专业人才可能出自大量的实践(道路曲折漫长),要么是系统专业的教育(这样的系统的建立本身就够曲折漫长了)。
97回归前,香港是很多跨国企业在亚太地区的总部,这样的总部有着非常完善的内部结构。销售部、市场部、技术部,甚至研发部,当他们在本地运作中雇佣了本地的人才,那么技术的交流和本地积累也就开始了。
可以是处于任何方面的考虑,97后这样的设置被大量撤消了,香港社会的技术含金量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一些中年的香港朋友都会感叹现在的香港青年不比他们那一代了,尤其一些传统或非社会高重视度的行业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
而作为一直接力于这个窗口的我们,要走的路也变的更长,更不容易沟通了。
发表于 2005-12-1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的话就是我们现在品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品牌经营者也不容易...
发表于 2005-12-1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dreamerz at 2005-12-12 08:05 PM:
谈合作,谈何容易!
现在的声音很多都很极端,要么盲目崇拜,要么刻薄批评,而真正洞察事实本质,懂得在不完善中找出闪光点的声音却怎么也浮不上水面。
合作是一种面对现状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合作的双方或多 ...




有这样的感觉,先前国内企业请韩国师傅来做,开始崇拜韩国工艺,后来觉得韩国人不会省事,自己减少工艺...工艺传丢了!而且韩国人的工资很高,企业不能常用,韩国技术员走了之后技术就一点一点淹没了,因为中国师傅往下传徒弟都留一半.

[ Last edited by LU9F on 2005-12-12 at 08:21 PM ]
发表于 2005-12-12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裸露一点,大厂能做出好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被老外的高要求、大量定单、索赔给逼出来的。而实际上我们的工人和师傅是压根都不认同老外的标准的,他们觉得老外是变态的,车歪一条线会死人吗?至于吗?
所以我对为某某品牌代工的工厂出的东西一点都不迷信,面对的客户和市场不同,少了极为关键且高成本的QC,那差的可能就是天与地了。
发表于 2005-12-1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多嘴几句~~

我感觉很多东西一到我们这里就变味了,可能真的是楼上的楼上的楼上的~~~~~~~说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中缺乏这种精益求精的j劲儿?

  我现在在市场研究行业工作,最近给一个奶粉公司做了一个包装测试,问卷都有将近40页,需要用一个小时。完成项目之后我至少问候了设计师他的直系亲属1000000遍~~这个东西太他妈的繁琐了~~~~

  但是,今天我才明白,这就是为什么人家能做成大公司,做到处投资转别人钱的主,咱就只有这种流口水的命,不怨别的,就是缺少了这种把一件小事做好做精做透的玩命精神~~~
发表于 2005-12-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魔鬼其实在裤裆,
哦,错了,在细节中啊。
这是喜欢大而化之,侃侃而谈的我们所喜欢忽视的。
毛伯伯说,
世上最怕认真二字。
发表于 2005-12-13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已经把我等心里的话说了出来,何必还欲盖弥彰捏?

不过,我感觉现在的人都喜欢大而化之,跟毛太祖关系也不小。
    解放后,中国的社会精英大部尚存,等到毛太祖几个运动下来,大家就牛棚、干校、农场更惨的就直接见马克思去了,民族精神摧毁殆尽,虽然未必是太祖本意,但是我们现在社会精神的迷茫与之有不可推卸的关系。
   扯远了,大家看看就可,同意的会心一笑,觉得我大放厥词者也不必在意哈!见笑了
发表于 2005-12-1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女友出差一周,每天2到3个深访,每一个平均都在两个小时,而且可能还是分别在不同地区,何等辛苦。
我虽然和她不同行,但与我的客户们做的往往也是些非常细致、死抠鸡毛蒜皮的事,照说也是很有前途了。但实际上我对我们和客户们,都没有这种认同感,相信被迫去做的和发自内心的众人一致的想法是有质的差距。
我们被客户逼,客户被雇佣他们的老板逼,其实我们有时候就好象工厂里的工人,我们熟练我们有手艺,但那些东西没有刻进基因里。
针对楼上同学说的,我倒觉得算不上大放厥词,只能说我们谈论的所有小圈子之事,都脱离不开外面的大环境,过去的没办法我们要做的是看前面了。
发表于 2005-12-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说去我们都知道自己企业中的问题,不止户外其它也一样啊.工厂里干活的工人大多是农民,他们是出来赚钱,工厂在算计计件工资的时候量变决定质变.当设计师和板师一个月拿2000元时,你要求他们玩户外吗?工薪层能用什么样的装备?能换多少不同的装备?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抄袭,要有见识,国内能够广泛接触装备的人,并不是自己有多么喜欢户外喜欢买装备,而是脚底下垫着一家企业.设计师连根本的养料都没有,就讲中国化?民族性?
发表于 2005-12-14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不完全是企业的问题

就像是食物链一样,我们的企业处于全球供应链的最底端,在定价时没有发言权,自然也就不会有大利润可言,企业没有利润自然就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水,没有薪水自然也不会产生有强竞争力的产品(包括物理产品和无形产品),整个就是一恶性循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最近珠三角的民工荒,原因就在于此。
  不过,我个人觉得未来还是有一线光明的。我们国家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了金字塔的顶端,但愿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Designed in China"取代"Made in China"。
发表于 2005-12-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置于死地而后生,这样一条路真的走到底没法再走时,大家也就不得不考虑别的方法了。
其实现在我们存在很多的不足,但如果现在来寻求根源会发现很多方面都有欠缺,那么到底是哪一部分应该先改动,了解的越多越感觉不容易判断。很容易变成去讨论到底是先生鸡还是先生蛋的问题上了。
不过也因为很多方面都欠缺,那么可能任何一方面的改进都是宝贵的积累,都有可能带动其他的不足
发表于 2006-12-2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意中翻看了一下精华老贴,把这个又发现了。
精彩的开题文章当然可观赏性高,不过我更喜欢这种密集而有质感的讨论。
发表于 2006-12-2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还想了一下这些事情,倒不是设计研发的问题,跟现在国内厂商做的广告推广有关系。
国内厂商现在大多采用产品评测的方式推广新产品,但跟国外又有差别,只学其表而已,一个产品的评测充其量只拿到野外实际使用2次,而大多的就是在家门口的小区草地上展示一下,对于这样的方式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即便测试人有想法在1个月乃至用更长的时间来认真的评测一样产品,厂商也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希望这个评测能够尽快地完成,已达到他门宣传产品的目的。
究其根源,似乎还是与浮躁有关。

[ 本帖最后由 bluepink 于 2006-12-2 08:0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又顶起这个贴子

  刚好写于一年前,讨论于一年前,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还很有意思。大家的讨论何其精彩。
  想想这一年时间,我最后还是决定离职三夫,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中国人的户外运动设计符合中国人的产品。虽然困难,我依然坚定的走进来。
  看到上面的讨论,现在自己在做品牌,自己在运行。深有感触。有些时候中国的研发能力弱还是与国情分不开的,老外们可以花很多的钱买一件衣服,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两个月的工资了。所以他们可以有很多钱投入的研发上,再从零售中赚回来。但中国的企业很可能根本没坚持下来就倒下去了。
  谈到抄袭、模仿,我与好几个设计师聊过,他们大部分的共同观点是:抄袭、模仿基本上大家都是这样,不光是户外,就算时装或其它行业也都一样,关键是你的抄成什么样子。模仿不是照抄,要修改到适合你才行!
  适合中国人的产品,我现在认为也不难做到,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去做。我负责以前的品牌设计开发时,曾有一款冲锋裤是参考欧洲一个牌子的改过来,现在从市场销售的情况反应来看,它很适合中国人的体型,十个里有九个穿上后都觉得不错。并且很巧,欧洲此品牌的设计师也见到过我这款裤子,但他告诉我说根本看不出有抄的痕迹。话说回来,为这款裤子我们打版、改样花掉近半年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不是做不到,是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做。
  当一个品牌真正在开始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的就是老板(或者投资方)的利益是否能保证。试想一下,如果老板不能赚到钱,他也就不会再投资了,那讲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了投资方,你又能拿什么做品牌呢?更何谈做研发?
  所以,在中国,想做好产品,首先是能让公司赚钱,让公司正常运营后才能谈研发。这,可能就是中国多数户外品牌面临的问题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bluepink</i> 于 2006-12-2 08:04 发表<br />
今天早上还想了一下这些事情,倒不是设计研发的问题,跟现在国内厂商做的广告推广有关系。<br />
国内厂商现在大多采用产品评测的方式推广新产品,但跟国外又有差别,只学其表而已,一个产品的评测充其量只拿到野外实 ...
<br />

国外的厂商,有些品牌甚至养着一批登山的人。在中国,没有品牌能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现在评测更多的就是做广告,最可笑的就是经常见到有人拍些产品照片,然后写些最简单的产品介绍就号称测评了,呵呵,我常说,这些连广告都算不上。
之所以如此盛行,与网络宣传不用花钱也有一定关系。
发表于 2006-12-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户外,目前几乎没有能使大树存活的深厚土地,只有虚假、浮浅、扯淡的贫瘠砂石,土壤在变化,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目前就是砂地
发表于 2006-12-2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壤沙化很严重啊!
发表于 2006-12-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设计研发的问题,小弟亦想发表些粗浅的看法。

在设计研发领域,近年来我愈来愈感觉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了。作为一个设计师,往往只是熟悉其中一方面的业务。一个产品的出现,除了概念设计之外,决定它品质的还在于细节、工艺、人体工学,乃至对市场和民意的调查。而近年来我遇见的设计师,往往缺乏这种对全局的把握能力。我自己也不例外,随着工作经历的加深,愈来愈感觉自己对全局把控能力的缺乏。

如同在建筑设计领域一样,中国的建筑师往往被批判缺乏创新的精神。的确就目前来说,中国建筑设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相对低下的层次。这和建筑师的培训成长过程、个人素质有关系,也和社会的认同感有关。小弟在运作一些房产项目的时候,经常碰到和甲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换句话来说,就是甲方要这个功能和风格,我自己想的是另外一回事,而民众要的是另外一个东西。而三方的要求和意见不能被很好的归纳起来,于是一个建筑造起来后,经常听到很多负面的反响。究其原因,还是缺乏一个能了解精通设计制造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存在。
但现在设计行业的体系中相对缺乏复合性人才,从而导致设计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层次比较低下。于是在方案和施工图的产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多矛盾。我不止一次和合作方中做结构的、做水电的在合作过程中争吵起来,他们抱怨我的想法太离奇,我抱怨他们的专业能力不足以解决我想要的东西。但是回来后一个人坐在办公室中思考。发现我对结构和水电暖通的知识真是少的可怜。综合他们意见后,我发现自己的方案中确实会存在先天的缺陷。而且有时候自己的作品问世后,还能听到社会其他方面传达的不好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我的设计,和市场和功能脱节了。

服装设计和户外产品行业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服装设计中,对细节的把握能力更重要。可以说,一条线缝,一条拉练的位置。起的作用都很大。因为它比起房子来,更贴近人体。所以我们看到一些经典的作品时,总会感叹它们是多么的恰倒好处,在重量、功能和外观方面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平衡。这就是各方面平衡到了极点的时候出现的情况。而一个不成功的作品,总是存在诸多的缺陷。
诚然,我们的这种情况,和我们的大学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乃至整个社会的潮流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设计精神的缺乏。可以说一个经过大学严格训练的设计师,充其量只是掌握了设计的入门技巧而已。之后他能否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在于他对专业精神的追求和对设计方面的爱好。造出一个能用的房子和一个经典的房子之间。要走的路不亚于爬家门口的小山和独自攀登珠峰之间的巨大差距。所以小弟近年来已经逐步减少工作量,而将空闲下来的时候用于对建筑史、材料、工艺、社会功能方面的研究上了,籍此希望能有点小小的突破。

除了设计,决定产品水准的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如成本、市场等。建筑设计中的三原则“经济、适用、美观”,我想同样适合户外产品领域吧。

[ 本帖最后由 皓 于 2006-12-2 16:4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5-17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