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GRAYKNIGHT

雨与雾——关于冲锋衣的迷思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冲锋衣有必要那么爱惜吗。。。
发表于 2010-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好。
近些年来我穿HardShell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但是每当目的地天气风险较高,不可控因素较多的时候,我还是会带冲锋衣。
比如五台山,每次不带冲锋衣下场都很难看。包括雪山攀登的时候,我也是选择冲锋衣+抓绒而不是softshell。
原因就是可靠性。而且在我所常遇到的恶劣的环境下,自我感觉透气性并不那么重要。
发表于 2010-2-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是 不上3000米 以上感觉不到透气  我第一次感到它的透气功能是在3000多米的地方hiking 里面是快干内衣,2层是抓绒,外面是gore-tex 雨衣 也就是国内所说的冲锋衣 。
国内翻译的一些户外运动的专有名词我认为有些莫名其妙 !原因就会翻译人员 根本就不懂户外运动 很遗憾
发表于 2010-2-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有很多次在雨雪的天气里hiking  还不是什么大雨 不管是什么tex 几个小时后里外都是湿的。 我没有穿过arcteryx 以外的品牌的 雨衣 别的品牌我不知道 。
在看看gore的原理其实不难理解。
3000米以上的高原 没有液态水的环境里 确实可以保持一定的干爽,3000米 以下的 高湿度的环境。我认为现在的科技水准 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可以保持干爽。
发表于 2010-2-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mZ</i> 于 2010-2-5 03:50 PM 发表<br />

<br />

<br />
每个人体质特征各不相同,Edelweiss觉得Windstopper+GTX能够很好的保护她不受大风失温困扰,而对于俺,即使是在北方零下二十度滑雪,这样穿着都会觉得憋闷,不过这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法则,适合自己的总是好的 ...
<br />


elemZ 兄讨论问题的态度值得一赞。起码表现出兼听的心。对于骑士兄提出一个如此值得讨论的,连爬遍北美大雪山要向青藏高峰挑战的JANE JJ都加以点评,而久未露面的马贼兄都给引了出来的话题,小弟就就著 elemZ 兄的见解说点井底之蛙的看法吧,如有冲撞希望兄台见解:

小弟估计elemZ 兄如果不是活跃如北京郊区滑雪长就是东北亚布力之类内陆滑雪场,而极小在冬天到南方沿海城市活动活动的。这个从兄台对著装的研究即可看出的。且听我道来:以我估计, Edelweiss 的著装方式表明她在出发前是低估了目的地山上的气温及其他当时自然条件了,所以要连放在包内主要作备用的PROSHELL也要拿出来,套到WINDSTOPPER上才可抗下来,而且当时应该包内再没有抓绒或其他保暖衣物了。如果出发时正确估计的话,当时身上穿的将会是十分接近JANE JJ 所点评的(单以上身计):排汗内衣+PLOLARTEC 100级别抓绒衣+PROSHELL,而在休息/营地时加上 PRIMALOFT的棉衣或马甲。其实除非脑子进水的,一般都不会在WINDSTOPPER 外再套PROSHELL而不穿中间保暖层的。兄台如果不是在广东沿海城市外冬天生活过,单从温度计上的数字是很难想像广东这些沿海城市的冬天是如何的。给你一个我自己的冬天著装例子:2009年12月28日12时45分在哈尔滨,当日哈尔滨机场纪录的最高温是-19C,最底温是-34C,平均是-26C,太阳岛上的工作人员闲谈中告诉我当时岛上是-20多度,我当时整天都是上身穿的是薄保温排汗内衣+长袖上衣+POLARTEC 200抓绒+老旧的PERFORMANCE SHELL,包里放著一件羽绒马甲,但一直没有穿上。 我不是说我体能有多好,或者多耐寒,说实在我这等有点年纪的,需然徒步10来公里平常不算是回事,但跟楼上 Edelweiss 的可以经常参加深圳百多公里类铁人比赛的可不是差一个级别那么小,再跟那些刚爬完K2回来把广东境内公认最难走的船底顶路线称为儿童徒步路线的牛人,小的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了!!!(顺带说个小故事:认识的一位一天到晚带队的职业女领队,一次到船底顶回来后,结果是当天晚上自己上不了楼梯,要家里人背到楼上去,接著是3天下不床!)   :)   但同样的著装我在中山珠海肯定抗不到+5度的,由此可见干冷跟湿冷分别是多大了。最可惜的是水的导热率是空气的20倍经常有人提及,但空气中各温度中相对湿度跟导热率的关系,小弟就从没看过公开的图表了。此外各位要深入讨论著装问题,特别是经验时最好指出所在位置,不但东北跟广东有大不同,甚至哈尔滨跟大连都不同的。除了著装外,营帐都受地域影向很大的。



最后希望诸位在这版块发言的要多动点脑子才说话,不景隔壁就是水版,如果这版都成了水版,结果搞成了魔术贴刺绣章,连骑士兄等资深GEARER都不好意思带上的,那可是杯具了,引用某君的话,现在的许多帖子没有什么“营养”。希望大家共勉之。



附上的图在哈尔滨的兄弟都应该知道我是在那地方拍的了:
20091228020_1.jpg
发表于 2010-2-6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底顶的穿越是徒步,但溯溪、乱石坡、陡崖、密林等路段比较难走难爬,很多时候身体处在与峭壁、石头、灌木树枝的亲密接触纠缠中,有时候还会滑倒,为了不使一件对我来说价格不菲的冲锋衣很快报销掉,才在外面套了一件T恤。..."

一般来说,自重超过350克的冲锋衣都比较结实。灌木树枝对冲锋衣的损伤微乎其微,上衣被石头磨破的情况也极其罕见,我和我的同伴7年多下来都没有遇到过。裤子被石头磨破的情况我亲历了一次,是  marmot precip, 在爬grand teton下山时臀部挂了个三角口子。裤子最容易被冰爪戳破,就是 arc teryx的重型冲锋裤都架不住(本人有minuteman bibs被冰爪挠了的经历)。

如果在多石头的地区,摔跤在石头上,不巧的话,可能在膝盖拉个口子。
发表于 2010-2-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jane</i> 于 2010-2-6 07:42 发表<br />
"...船底顶的穿越是徒步,但溯溪、乱石坡、陡崖、密林等路段比较难走难爬,很多时候身体处在与峭壁、石头、灌木树枝的亲密接触纠缠中,有时候还会滑倒,为了不使一件对我来说价格不菲的冲锋衣很快报销掉, ...
<br />
裤子容易破,衣服很难,所以裤子一定要结实
发表于 2010-2-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ookieMania</i> 于 2010-2-5 23:39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br />
elemZ 兄讨论问题的态度值得一赞。起码表现出兼听的心。对于骑士兄提出一个如此值得讨论的,连爬遍北美大雪山要向青藏高峰挑战的JANE JJ都加以点评,而久未露面的马贼兄都给引了出来的话题, ...
<br />

多谢CookieMania的评论!俺确是北方人,但现居湖南了,呵呵,对于干冷和湿冷的情形理解应该早就痛彻心扉了:-)

俺事后好好想了一下,俺觉得对于衣物穿着的讨论,除了具体的穿着配置、穿着环境、所事运动之外,还应该和个人体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南方这类阴冷潮湿的冬季环境下俺不是没有出去徒步过,衣物穿多照样出汗,而在南方内衣一湿仅靠体温想迅速捂干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不是棉内衣)。所以依俺个人的经验,第一眼看Edelweiss的穿着,第一反应就是“太繁重,会出汗,更会冷”。事后想想,Edelweiss应该是体质与俺有很大的区别,俺体质偏火,加之常年健身,对于寒冷感觉偏迟钝,反之对于南方这种阴冷低气压非常感冒,而Edelweiss应该正与此相反吧?

但如果把个人体质也列入衣着考量,那衣物的穿着实在是非常个性的事情,没有更多讨论的基础了,呵呵。

俺在8264,也在个帖子里就硬壳和软壳之争和人家拌嘴,火气冲天,现在想想,颇多不值。
发表于 2010-2-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mZ</i> 于 2010-2-5 15:50 发表<br />

<br />

<br />
每个人体质特征各不相同,Edelweiss觉得Windstopper+GTX能够很好的保护她不受大风失温困扰,而对于俺,即使是在北方零下二十度滑雪,这样穿着都会觉得憋闷,不过这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法则,适合自己的总是好的 ...
<br />
滑雪本来就不冷,我们通常都是雪服+排汗内衣,温度极低的时候再加件簿抓绒足够矣,更多的是注意防风
发表于 2010-2-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delweiss</i> 于 2010-2-5 17:46 发表<br />
谢谢elemZ的点评!<br />
<br />
关于冲锋衣的拨水功能,我以为是在冲锋衣的表面均匀喷涂一层蜡质的物质,使水对冲锋衣表面由浸润液体变为不浸润液体,这样一种不浸润作用,是否会由于外面的T恤而完全受到抑制,我要再去求 ...
<br />
冲锋衣外面套一件湿T恤纵然不会对冲锋衣的薄膜的防水有影响,但势必会造成你身体的热量向冲锋衣外扩散的时候遇到湿T恤的阻碍,当热量散不出去的时候就会在冲锋衣里面形成水汽,所以冲锋衣里面湿不光是因为你出汗,而是有一部分是身体的热量所形成的水汽
有时候作为领队,对装备的一些态度,很容易影响一些新人,而且这个影响,很有可能是永久的
发表于 2010-2-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bluesboyt</i> 于 2010-2-4 20:06 发表<br />
冲锋衣的作用本来就是有很大的局限。他并不是神衣...<br />
<br />
在户外圈中冲锋衣的象征意义更大,到哪都穿上,那是身份的标志..<br />
<br />
(因为你不能到哪都背个大包)
<br />
这个让我想到了以前在杭州的南山路,人家告诉我南山路的标志就是冲锋衣,你要不穿一冲锋衣都不好意思走马路上
发表于 2010-2-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了上次爬黄山东海,11月份白天0-5度左右背阳处可能更低,穿了一件红辣椒桃皮和一件迪卡侬冲锋衣,走起来那个热啊,杯具的是,拉开拉链觉得冷,拉上拉链又觉得热,只好一路在忽冷忽热中,好在也不是特别难受
发表于 2010-2-6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mZ</i> 于 2010-2-6 10:09 AM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多谢CookieMania的评论!俺确是北方人,但现居湖南了,呵呵,对于干冷和湿冷的情形理解应该早就痛彻心扉了:-)<br />
<br />
俺事后好好想了一下,俺觉得对于衣物穿着的讨论,除了具体的穿着配置、穿着环境 ...
<br />

湖南我20多年未到过了,印象中冬天湿度跟广东(特别是沿海)还有点小距离。

人的体质产异对著装肯定是有影向的,每个人在参考别人的著装时都要自己根据自身的体质作出修正。以兄台为例,估计你一般会比你左右的同事穿薄一点的。这亦是我近年冬天到东北数次,但从来没有把我的全套著装开列出来的原因,因为如果体质差点的兄弟,按著我的清单照单全收,在遇上温度偏低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备份保暖衣物,后果可大可小。

从西方的角度看,如兄台般的经常健身的,其新陈代谢水平会比一般人高。因为你作健身时会消耗能量(食物)多点的,经常作时新陈代谢水平自然会高点的,结果你不作健身那一刻惯常消耗的能量还是会转化成热量散发出来的。亦可以说你身体这台发动机惯常用比较高的功率运转中,结果输出的能量比一般人多,进而都著装的保暖性要求低一点。

说回Edelweiss这案例,估计她的体质跟兄台比差不了多少,她能在这温度下能同时穿上WINDSTOPPER + PROSHELL 而不至于给闷到汗流夹背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是7级大风,而且需要走走停停的原故,估计小部份风直接从衣领或下摆灌进去,把部份热量及湿气直接给吹走了。如果是小风的环境下,可能单是穿 WINDSTOPPER在这路线上走,都还会有点闷的感觉。正如楼上云先生曾经指出的,风寒效应在这里占很大的比重。但她在两件外套下穿了一件薄毛衣而不是抓绒,薄毛衣有点潮的感觉是肯定的了,因为薄毛衣的透气性比好的抓绒要差点,同时亦没有抓绒那么快干,虽然是比棉的要快干多了。加上如果灌进去的风不多的话,汗湿是要经2重膜才能蒸发掉。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10-2-6 12:55 编辑 ]
发表于 2010-2-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CookieMania 君果然厉害,一眼便洞穿了我的尴尬。我这次确实不是穿得太繁重了,而是中间层保暖衣物带少了,连抓绒都没有带,这是令我比较懊悔郁闷的事。1月30日是农历十六,一个月前便策划了这场上船赏月的风花雪月的事,但临近出发时韶关和英德却天气预报小雨微风,本来想取消活动的,奈何队员们个个上船热情高涨,而看看天气预报里的气温是14-20度,温度不算太低,最终还是去了,没想到船上那么冷,晚上在山顶在大风冷雨的吹袭下,真是被冻得腰疼。不仅仅女队员感到冷,男队员也是。但总的来说,我们这支队伍情况算是好的,领队在发召集贴之初便一再提示强调了对失温的预防,大家的准备还算充分。而有些在圣诞、元旦上船的队伍,有男生回来竟然说在船上被冻得差点失温,在那里埋怨领队,喧喧嚷嚷吵了一段时间。当然,他们那段时间上船确实更冷,但可能也跟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有点关系。

在船底顶的实际穿越过程中,有时候走在山脊迎风坡上,顶着强劲的风雨,虽然身着Windstopper+GTX,仍然会感受到一股大自然凛冽的威力,而有时候在密林里背风处钻,又可以感觉到身上有点点滴滴的汗珠沁出来(但还不至于到了Jane所想像的汗流淌下来的地步),而其他队员穿得不见得比我好多少,大家都想急着离开山上的是非之地,做为领队我又不能脱离队伍,所以我也没功夫随时随地地热了脱冷了穿,这时候我觉得理论上的着装方式落实在实际的穿越中有点困难,而全程保持干爽、温暖、舒适也比较困难,但我不想去责怪我身上哪一件衣服不好,我想这也跟山上的气候和穿越线路的刁钻捉狭有关。总之,我对待冲锋衣的态度就象我对待我的男朋友大龙猫的态度一样,我不希冀他时时刻刻给我带来温暖舒适的幸福,但有他在,我确实会感到比较踏实和有力量。而每个在路上的人甘苦冷暖自知,大家各自珍重就可以了,我想每个人最终都会摸索出适合他自己的、也适合那时那境的户外着装方式。

也再次谢谢Jane、Dacong、elemZ、大学生诸君的关心和指教!我下次还是外面不套T恤了,呵呵。另外,我戴了护膝,有时候遇到一块大石头一步跨不上去,要跪着慢慢爬上去,护膝很好地保护了膝盖和裤子。

附两张图片:在山下,周围环境看起来还比较明朗,大家的穿着也还比较轻松随意;到了山上就换了一重天了,山岚水汽在大风的裹挟下,随时睥睨着你,一有机会就往你衣服里面钻。

[ 本帖最后由 Edelweiss 于 2010-2-8 21:43 编辑 ]
山下_nEO_IMG.jpg
山顶合影_nEO_IMG.jpg
发表于 2010-2-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抗冻的另一个诀窍是吃油性大的食物,比如油条、酥油饼。我们有带一整条黄油的,有带一瓶橄榄油的浇在面条里。
发表于 2010-2-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所谓“冲锋衣”我现在的态度是:不管天气预报怎么样,出发的时候肯定得塞在包里,但是既然我不会选择在雨天出行(出门就在下雨的天气),所以也基本不会穿在身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心理安慰,实在点背碰上中雨以上的才会穿上身。
对于我这种不玩攀登的家伙,“冲锋衣”这东西说简单点就是雨衣,所以对其透气性的要求不是很关注(夏天我宁愿淋湿了也不穿这东西,冬天逼不得已要穿它的时候肯定会减少保温层,保证自己不至于发热到出汗),而我本人对于装备的态度就是“使劲操”,绝不买个东西回来还把它当爷供着,所以对于一件“雨衣”,俺不抱很高的要求,也不指望它能达到各处吹嘘的强大性能指标,甚至不指望能用很多年。
现在俺在关注marmot mica jacket,对于一件指标上能透点气的雨衣来讲,重量很吸引人啊。谁用过的来说说?
发表于 2010-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少穿点衣服可以锻炼抗冻
发表于 2010-2-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爽啊,在Gearer能有这般的讨论,心情很好,久违的感觉。

Cookie是否也健身?而或谙熟运动生理学?俺的基础代谢率的确比一般人要高些,呵呵。

回Edelweiss,对于装备的爱护不是坏事,俺每次攀登回来,也是细致的擦拭清洁鞋靴和每一把锁具。另外,俺想说明一句,防水透气类衣服的广告,宣称“时刻保持干爽”之类,广告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传统的三层着装原理,实际使用上也处处捉襟见肘。《极限登山》这本书的作者,对在高海拔阿式登山的着装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有兴趣的话不妨俺们一起借鉴其思考方法,来考虑在南方阴冷潮湿冬季的着装方向。

谢谢各位,在下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0-2-6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大学生</i> 于 2010-2-6 14:05 发表<br />
平时少穿点衣服可以锻炼抗冻
<br />

俺以为少穿衣服来锻炼抗冻能力并不是针对所有人都可取,所以也不提倡。
发表于 2010-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还有个感觉是WINDSTOPPER的防风能力很有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12-25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