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ER 装备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GRAYKNIGHT

雨与雾——关于冲锋衣的迷思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mZ</i> 于 2010-2-6 02:39 PM 发表<br />
爽啊,在Gearer能有这般的讨论,心情很好,久违的感觉。<br />
<br />
Cookie是否也健身?而或谙熟运动生理学?俺的基础代谢率的确比一般人要高些,呵呵。<br />
<br />
回Edelweiss,对于装备的爱护不是坏事,俺每次攀登回来,也是 ...
<br />

小弟并没有健身,只不过朋友中有一二位爱好此道,在他们谈话间学了点皮毛而己。
发表于 2010-2-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mZ</i> 于 2010-2-6 02:41 PM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俺以为少穿衣服来锻炼抗冻能力并不是针对所有人都可取,所以也不提倡。
<br />

同意这见解,要抗冻最好的方法是做多点运动,令新陈代谢率提高,同时增强食物营养的摄入。

如果新陈代谢率偏低的,少穿衣服,只会冻病。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10-2-7 00:30 编辑 ]
发表于 2010-2-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disposable</i> 于 2010-2-6 03:01 PM 发表<br />
个人还有个感觉是WINDSTOPPER的防风能力很有限。
<br />

如果不满意WINDSTOPPER的防风能力的,进一步的只可以考虑GORE-TEX或用透湿膜的冲锋衣了,
PU膜跟EVENT膜等用微孔膜的都达不了要求。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10-2-7 00:32 编辑 ]
发表于 2010-2-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jane</i> 于 2010-2-6 01:57 PM 发表<br />
抗冻的另一个诀窍是吃油性大的食物,比如油条、酥油饼。我们有带一整条黄油的,有带一瓶橄榄油的浇在面条里。
<br />

这个对消化功能强的很有用,但消化功能弱的只会拉肚子。
发表于 2010-2-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也来就个人使用经验谈谈对冲锋衣的看法(俺的是shehe两层半压胶,Wetfree面料):

○防水情况
案例一:去年9月小五,三岔到北沟出山,全程小到中雨,没问题,最后只是内层有轻微湿润感。
案例二:前年6月太白,都督庙至老庙子前半程,遭遇中到大雨,冲锋衣+轻型雨衣,感觉衣服有严重湿润感。
结论:(俺的)冲锋衣在小到中雨的情况下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中到大雨则指望不上;雨不大的话穿冲锋衣比雨衣舒服得多。

○透气情况
夏季:因为明知会下雨则基本不出门,出门遇到雨又一般是在海陀或是小五这类2k+以上小气候较明显的区域,气温不会太高,所以憋闷感不严重,但确实有。
冬季:以前年元旦小五出西沟为例,队里不少同伴冲锋衣袖口和腋下(衣服内)结冰结霜现象严重,但我和另外几人则没事。估计是他们保暖过甚导致流汗过多,冷热一对流所致。
结论:因个人夏季使用冲锋衣次数太少,所以经验缺乏。但冬季行走随时注意自身步伐调节,尽量别出汗应该可一定程度避免冲锋衣内部结冰霜的现象。

○防风情况
北方冬季风大,因本人在京郊爬山的服装考虑基本上是在正规功能性服装和地摊货之间视情况二选其一。3级及以上大风的情况下,地摊货一吹就透,冲锋衣裤在这一点上表现确实狠强大,也是我最看重的一点。仍以前年元旦小五为例(绿野org有一篇本山大于等人同期北东的销魂经历),中东山脊大风,我最后几米是脚板离地“飞”上去的……如果是地摊货,我早成冰棍了。

○耐造情况
因为探路玩得比较多,时常需要钻林子。两三年下来,冲锋衣没事,但冲锋裤(K2,DENTK面料)小腿下半截部分破了好些口子,外加开裆兼修补不能……但是,冲锋衣给弄得很脏了(北方灌木的土大),被人戏称为“不修边幅牌冲锋衣”……

综上:本人在春夏秋三季普通京郊路线基本不会穿着或是携带冲锋衣裤,但在小五等小气候明显山区或是长线外地时都会带上备用;冬季则基本必带;冰雪环境必备、高海拔及恶劣环境必备。

PS:以上都是个人有限装备有限环境中的使用心得,不具普适性,权作交流而已。
发表于 2010-2-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Jane的建议,其实每次出去,回来都会觉得身体里的胆固醇又有所增加,呵呵~

谢谢elemZ的推荐,无疑我们会从Mark在面对攀登时他的思考、判断、选择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但回到我们船底顶穿越这个具体案例,我倒觉得CookieMania 君指出我的中间保暖层保暖性、透气性和快干性比较薄弱更加地一针见血:-),哈哈~:-) 假如我带上抓绒衣,相信效果会好一点,感觉会舒适一点。

再贴几张图片,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们广东驴友的快乐,祝朋友们周末愉快!(如楼主和版主认为我乱贴图不合适,我再来删掉:-))船底顶穿越线路包括了多种地形特点,是很好的拉练线路,最近看到有驴友从船上回来后声称在船上被冻得快失温或手脚已经不太听使唤,因此,我认为不仅高海拔攀登的着装值得被关注,南方千米山以上集中了风、湿、冷因素的山地穿越时的着装也值得被关注。我们的队伍也经受了一些考验,比如在密林中穿行时,路上有横卧的大树,我们要先卸下包,从树洞里钻过去,再把包拖过去,这一折腾,有时候就会被雨滴和树上的水滴弄湿自己,还好这是一支非常乐观的队伍,风雨浇不灭大家的快乐。到了海拔800米左右的峡洞草本沼泽地,风雨已经平息了许多,只是偶有阵雨,大家终于脱离了寒冷和潮湿的围剿,而开始一睹路上风景的旖旎。从船底顶到峡洞,我们走了将近5小时。

[ 本帖最后由 Edelweiss 于 2010-2-8 21:41 编辑 ]
峡洞_nEO_IMG.jpg
峡洞2_nEO_IMG.jpg
峡洞3_nEO_IMG.jpg
峡洞5_nEO_IMG.jpg
发表于 2010-2-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mZ</i> 于 2010-2-6 14:41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俺以为少穿衣服来锻炼抗冻能力并不是针对所有人都可取,所以也不提倡。
<br />
看看日本小孩就知道了,只要是健康的人都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10-2-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我以为又软又硬是事先根据自己需要故意这么带、故意这么穿的,想想自己“除非脑子进水了,否则也不会在WINDSTOPPER外再套PROSHELL”而不是三层着装,于是纳闷人与人之间差距确实很大……原来是基本没带保暖层!看来真的“要事先预想到在大山里面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最糟糕的情况,有备无患”……
PS:我元旦上船,不仅有抓绒衣,还有羽绒衣,抓绒衣在路上保暖穿,羽绒衣在营地保暖穿,晚上睡觉的时候下半身套抓绒衣,上半身穿羽绒衣,睡袋就可以带薄些的……
里面穿羊毛排汗内衣和快干衣,外套是带帽软壳,裤子就一条软壳裤,两件软壳怀疑是带膜的,湿透了风吹也不觉得冷,还有一件雨衣,2号大雨在营地休息时穿着到处溜达
发表于 2010-2-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鸡肚皮</i> 于 2010-2-6 23:16 发表<br />
原本我以为又软又硬是事先根据自己需要故意这么带、故意这么穿的,想想自己“除非脑子进水了,否则也不会在WINDSTOPPER外再套PROSHELL”而不是三层着装,于是纳闷人与人之间差距确实很大……原来是基本没带保暖 ...
<br />
羊毛衣也算是中间保暖层了,只不过我认为CookieMania 君所说的羊毛衣的保暖性、透气性和快干性比不上抓绒说得很中肯,WINDSTOPPER也具有一定的防风保暖性,还有一套KAILAS排汗保暖内衣没写出来,天气预报小雨微风,14-20度,我的抓绒衣太厚所以没带上,正如CookieMania 君所说我“低估了目的地山上的气温及其他当时自然条件了”,关于山上的气候与天气预报的反差我在总结里自己也提到过了。我所带的已经基本能应付这次上船所需,只是说达不到温暖舒适的享受级别而已,前面已经说了“能保证我不过于寒冷而导致失温也就足够了”。我的总结对我自己今后的改进有帮助就足够了,如果刚好能满足一下你喜欢嘲笑他人的欲望也无所谓,权当做了一件利益他人的好事吧。

[ 本帖最后由 Edelweiss 于 2010-2-11 16:09 编辑 ]
发表于 2010-2-7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delweiss</i> 于 2010-2-7 12:08 AM 发表<br />
&lt;br /&gt;<br />
我的抓绒衣太厚所以没带上...
<br />

这个是POLARTEC CLASSIC 300 的吧,除了防风差点外,保暖性能要比得上一套羽绒服了。

[ 本帖最后由 CookieMania 于 2010-2-7 01:53 编辑 ]
发表于 2010-2-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红心之王</i> 于 2010-2-6 05:01 PM 发表<br />
凑个热闹,也来就个人使用经验谈谈对冲锋衣的看法(俺的是shehe两层半压胶,Wetfree面料):<br />
<br />
○防水情况<br />
冬季:以前年元旦小五出西沟为例,队里不少同伴冲锋衣袖口和腋下(衣服内)结冰结霜现象严重,但我和另外几人则没事。估计是他们保暖过甚导致流汗过多,冷热一对流所致。<br />
<br />

除了保暖过甚外,另一可能是冲锋衣的透湿性不佳引至的。
发表于 2010-2-7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奥太巴</i> 于 2010-2-6 01:59 PM 发表<br />
现在俺在关注marmot mica jacket,对于一件指标上能透点气的雨衣来讲,重量很吸引人啊。谁用过的来说说?
<br />

这衣服我也没有,但从BPL的部份反应上看,作为PU微孔涂层衣服来说,这东西号称比别家的透气性要好,但可惜有大雨下漏水的案例!!!

如果目标是UL方向的,同时是以放在包内作为备用雨衣为主要用途的,我个人会选用TNF的那半开拉练套头式冲锋衣,单以重量看就比MICA要轻了。但要注意这2型号都是比较不经挂的类型。要耐操点的,可能要找VAUDE的号称世上最轻的3层压胶冲锋衣了,当然如果你不是UL迷的,选择就更多了。
发表于 2010-2-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上了这个,好像只有几十克的重量,可以防小中雨,才59块
QQ截图未命名.jpg
发表于 2010-2-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delweiss</i> 于 2010-2-6 17:45 发表<br />
谢谢Jane的建议,其实每次出去,回来都会觉得身体里的胆固醇又有所增加,呵呵~<br />
<br />
谢谢elemZ的推荐,无疑我们会从Mark在面对攀登时他的思考、判断、选择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但回到我们船底顶穿越这个具体案例,我 ...
<br />

Mark的服装选择只适用于高寒、无雨的高海拔技术攀登,俺推荐这本书,只是希望俺们能够领悟他选择衣服的原则,举一反三,看能不能以此来揣摩适宜于冬季船底顶活动的穿着。

俺仔细琢磨了一下,感觉速干的内衣+保暖的抓绒+冲锋衣的组合在这种环境下已经足够,但是冲锋衣里面的穿着强调极度的透气和完美的修身,如果还感到冷,可以再考虑加上一件抓绒背心或者DriClime这样的“神衣”。外界湿度大的环境,冲锋衣内外压力差减小的情况,所谓的“透气”其实已经大打折扣,憋闷感觉都是正常的,这个时候之所以穿冲锋衣,主要就是为了防水。羽绒衣是很值得考虑的,南方带一件200多克重量的俺觉得也很有必要,无论行进间休息,还是在营地,脱掉湿冷的冲锋衣,套上羽绒服,那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而且更加科学。在高寒地带,休息的时候,羽绒衣都是直接套在外套上进行保暖的,行进的时候再脱下来,不用换,很方便。南方这个明显不合适,只好更换外层了。

从这里,俺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三层着装,俺们理解应该有所保留。如果执着的认为保暖层只能穿着于外套之内,那大可不必。

说个题外话,呵呵,户外活动其实没有相对的舒适,这其实也是从事户外活动应有的体验。通过登山俺知道无论准备多么充分,登山依然是一门忍受磨难的艺术,所有的回味都在登山回来之后。但是不管怎么说,以俺们自有的头脑和能力,尽力的去尽享户外的快乐,是俺们的荣幸。
发表于 2010-2-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ookieMania</i> 于 2010-2-7 01:13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这衣服我也没有,但从BPL的部份反应上看,作为PU微孔涂层衣服来说,这东西号称比别家的透气性要好,但可惜有大雨下漏水的案例!!!<br />
<br />
如果目标是UL方向的,同时是以放在包内作为备用雨衣为主 ...
<br />

俺的目标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更轻”,不知能否算成是UL,现在的目标是将四季环境的露营/远足基础装备重量控制到6kg以下。雨衣前前后后用过不知名的PU“透气”面料、登天、 Conduit、GTX paclite,总体来讲,因为穿的机会不多,所以对透气性真的没有感觉到有多大差别(行进途中能不穿雨衣就不穿,天冷行进途中穿DriClime,在营地天冷的时候上羽绒背心或夹克,天暖上DriClime或n2s)。所以我对雨衣的需求就是能防中雨,轻。如果mica到目前为止只有在大雨下给淋透的反馈,那我还是比较能接受的。回头找找你说的tnf那宝宝衫,两者权衡下。
发表于 2010-2-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elemZ</i> 于 2010-2-7 09:50 发表<br />
&lt;br /&gt;<br />
<br />
Mark的服装选择只适用于高寒、无雨的高海拔技术攀登,俺推荐这本书,只是希望俺们能够领悟他选择衣服的原则,举一反三,看能不能以此来揣摩适宜于冬季船底顶活动的穿着。<br />
<br />
俺仔细琢磨了一下, ...
<br />
我们都是Twight的学生,他写那本书的时候, softshell还没有正式登场。 其实他的着装理念没有错,而且服装的选择也适合烂天气。因为阿式攀登的条件艰苦,所以他提倡在温度不是非常低的情况使用人造棉的睡袋和棉袄,而不是羽绒制品。那时候没有高度防水的软壳,所以他说穿连体的gore-tex硬壳。外面套primaloft 的棉猴。Twight只是在阿式攀登nanga parbat和珠峰的情况下穿连体的羽绒服。

   我们乡下的气候和湖南、江浙相似,雨雾中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用来御寒人造棉远比羽绒合适。

mark twight的做法也不是都正确。他和steve house都吃了太多的gu, 引起了健康问题。而且他带随身听爬山而不戴头盔(80年代很多人不戴头盔,90年代也有),后来遭到他人的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户外着装限于每人体质与适应能力的不同,确实很难统一标准,所谓三层着装法也只是在某些常态情况下比较中庸的一时之选,具体到每个人和不同环境有千奇百怪的选择搭配倒也不奇怪,所以我想讨论的意义不在于哪种“个性”好或“不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倒是最有意义的,比如我这人胃容易受凉,所以一直挺希望有“保暖肚兜”类似的产品,遍寻未果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现在连休闲外套都是primaloft的,觉得这玩意不光是抗潮湿环境好,透气舒适性也较羽绒制品有一定优势,简言之小棉衣在很多环境可以直接当软壳用,但臃肿的羽绒服却没戏
发表于 2010-2-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GRAYKNIGHT 的帖子

“保暖肚兜”

大概12年前,patagonia做过背后是网眼前面很暖和的jacket, 专为背包客设计。 因为很怪,没有多少人买,就不做了。“保暖肚兜”去看骑行的背心,有很多前面挡风后面透气的(后背下半截是网眼材料)。cycling vest, suogi, peal izumi,zoot,louis garneau, rei 等等。
发表于 2010-2-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GRAYKNIGHT</i> 于 2010-2-7 12:03 发表<br />
俺现在连休闲外套都是primaloft的,觉得这玩意不光是抗潮湿环境好,透气舒适性也较羽绒制品有一定优势,简言之小棉衣在很多环境可以直接当软壳用,但臃肿的羽绒服却没戏
<br />

自从入了MHW的P棉服之后 我爬山当中层 平时当外套 那个轻松自在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GEARER 装备者 ( 皖ICP备19007127号|皖公网安备34010402701726号 )

GMT+8, 2024-12-25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